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美声花腔技法与晋剧润腔技法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4 04:40
【摘要】:本文是对美声唱法中“花腔”技法与晋剧中“润腔”技法的比较研究。“润腔”故有中国“花腔”之称,是中国民族音乐中,对音乐腔调润饰的重要手法,与意大利美声中的“花腔”演唱有共通之处。又因二者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审美价值取向的差异赋予了它们不同的艺术生命力,在各自所属唱法中各呈异彩,极大地拓展了音乐艺术表现,有被比较研究的价值。整篇论文由绪论、结语与三个章节构成,主要包括花腔分析、晋剧润腔分析、花腔与晋剧润腔的对比。第一章是关于意大利美声中的花腔分析。梳理花腔的含义、起源及发展阶段,并分析花腔的技法及演唱要点。第二章是晋剧润腔的分析。首先简述晋剧的形成,再具体论述晋剧润腔的四个分类,即音高润腔、音色润腔、节奏(速度)润腔、力度润腔。第三章是美声花腔与晋剧润腔的对比研究,笔者分为三大部分论述: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不同女声的花腔及经典唱段中的花腔分析,从具体作品中的唱段入手,分析花腔的不同形态和演唱。第二部分借用音高润腔,结合速度、力度、音色润腔对唱段分析,梳理不同行当的润腔技法。第三部分,从多方面入手,比较花腔与晋剧润腔的异同:如演唱方式效果、演唱、呼吸、咬字吐音等,笔者着重拿出花腔快速走句与速度型润腔、润腔中的哈音与花腔中的断音作比较。不论是意大利美声的“花腔”,还是晋剧中的“润腔”,都渗透出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发展的审美和追求。笔者旨在通过花腔与晋剧润腔的技法对比和分析,并参考、借鉴花腔的发展路程,以期帮助晋剧更好地发展和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616.2;J61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洁;;“中西兼顾”演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润腔技巧与机理教学原理在声乐教学中结合运用之初探[J];北方音乐;2016年21期

2 王tb;;民族声乐对京剧润腔的借鉴与运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7期

3 林邦彬;;浅谈通俗唱法的润腔技巧对民族唱法润腔艺术的借鉴作用[J];通俗歌曲;2017年03期

4 冯光钰;;润腔研究有新角度——写在董维松教授80大寿之际[J];中国音乐;2011年01期

5 卓松年;杨珍;;京剧旦角润腔规律探讨[J];戏曲研究;2010年01期

6 兰晓薇;胡鹏;;湖北小曲润腔技法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4期

7 杨u&;;花腔技法与润腔技法关系初考[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兰晓薇;论民族声乐中的"润腔"技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席强;民族曲调中的“润腔”结构[J];中国音乐;1992年01期

10 倪荷生;我对“韵味”的认识[J];黄梅戏艺术;1988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汪人元;音乐:戏曲艺术的灵魂[N];中国艺术报;2013年

2 刘承华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古代唱论的历时性展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樊凤龙;晋剧唱法及其风格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秀群;论润腔在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的作用及处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

2 庞洁;美声花腔技法与晋剧润腔技法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3 丁铠艳;南音指套《良缘未遂》男腔演唱比较研究[D];泉州师范学院;2019年

4 郭懿萱;润腔在初中音乐课中的教学实践与思考[D];中国音乐学院;2019年

5 李方明;试论民歌《绣荷包》的润腔[D];河南大学;2018年

6 李晶晶;中国民族声乐之“润腔”的创造性运用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8年

7 马丹;论民歌演唱中的“润腔”[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张敏;在民歌演唱中我对润腔技巧的认识和运用[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9 徐小亮;汉族民歌润腔歌唱性技巧探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6年

10 叶秋晨;梅兰芳《贵妃醉酒》四首唱段的发音吐字及润腔分析[D];武汉音乐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597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597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0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