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王昆与歌剧《白毛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1 10:26
【摘要】:《白毛女》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新歌剧。这部作品的诞生与成功凝聚了当时一大批艺术家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剧中喜儿的扮演者王昆所做的不懈努力。本文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从时间背景、艺术背景两个方面分析《白毛女》诞生的时代文化背景。第二章将王昆的艺术生涯简要划分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后十七年、“文革”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四个时期,围绕这四个时期,概述王昆其艺术人生从成长到成熟的过程。在此期间,19岁的王昆首演了中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饰演了后来家喻户晓的“喜儿”,从此拉开了中国民族新歌剧发展的序幕,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第三章分为四个小节:一、剧本创作二、音乐创作三、《白毛女》是中国民族歌剧的早期创作范式四、《白毛女》是中国民族歌剧的早期表演范式。围绕这四个方面简析歌剧《白毛女》的艺术特色。第四章为本文的重点章节:从人物形象设计、人物性格刻画,到河北梆子与河北民歌对王昆“喜儿”形象塑造和表演艺术的影响几个方面,分析其演唱及表演风格形成的内在因素和影响条件。运用多个《白毛女》的唱腔谱例来论述王昆是如何用演唱和表演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喜儿”形象,尤其是河北梆子中的咬字、行腔、润腔等方面对歌剧《白毛女》的影响,发挥了王昆善于吸收民族艺术的优点,也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吸收的经验第五章从对民族歌剧唱法探索和对民族歌剧表演范式两个方面的影响总结《白毛女》以及王昆的表演艺术对后世的影响。王昆是中国民族歌剧的奠基人,她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在中国歌剧史上书写下浓重的一笔,尽管王昆先生已离我们远去,但她从民族艺术中汲取养料的精神,以及她多年来创造的艺术成就将永远不会老去,并永远影响着中国歌剧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8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廷育;;《白毛女》的创作过程及传播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32期

2 冯清贵;;1948年歌剧《白毛女》香港公演考论[J];戏剧文学;2019年10期

3 周晶;;植根于民族土壤的异域之花——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赏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5年03期

4 倪婷;;歌剧《白毛女》艺术特征研究[J];北方音乐;2017年07期

5 任戈;;浅谈情感在《白毛女》演唱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8年02期

6 黄仁柯;歌剧《白毛女》创作传奇[J];北方音乐;2005年01期

7 唐春梅;小议歌剧《白毛女》[J];青海教育;1994年04期

8 韩嵩楠;;试论新版歌剧《白毛女》的继承与创新[J];艺术研究;2016年04期

9 王秀涛;;《白毛女》进城与革命文艺的传播和示范[J];当代作家评论;2017年02期

10 范舟;陈文;林毅;;《白毛女》 一张外交名片,一部当代神话[J];舞蹈;201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编者的话[A];青年文艺论坛:七十年后再回首——重读《白毛女》(第四十八期)[C];2015年

2 李松睿;陆华;何吉贤;;青年文艺论坛第四十八期 七十年后再回首——重读《白毛女》[A];青年文艺论坛:七十年后再回首——重读《白毛女》(第四十八期)[C];2015年

3 杨畅;;歌剧《白毛女》在张家口[A];中国演员(2011年第4期总第22期)[C];2011年

4 田华;;王滨·我·《白毛女》[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下)——第八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1年

5 甄光俊;;第三代《白毛女》彭丽媛[A];中国演员:2014年第4期(总第40期)[C];2014年

6 石秀萍;;多彩的音乐 在动的形象——浅谈歌剧《白毛女》中音乐对人物的塑造[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7 刘贻清;;《白毛女》是中国新歌剧艺术的楷模[A];抗日战争与延安文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田华;;女法官形象创造回顾[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9 陈良伟;;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京剧[A];当代北京研究(2014年第3期)[C];2014年

10 李祥林;;从性别视角反思“样板戏”[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绍瑜;2015版歌剧《白毛女》在桂林大剧院上演[N];桂林日报;2019年

2 口述人 刘石安 上海新四军“沙家浜”部队历史研究会会长 整理 本报记者 苏展;《白毛女》:打响革命文艺进军上海第一枪[N];文汇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薛帅;《白毛女》:传奇延续 经典依旧[N];中国文化报;2018年

4 陈志音;歌剧民族化应“化”向何方?[N];文艺报;2017年

5 本报记者 张亚萌;通过《白毛女》,,我们和中国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了[N];中国艺术报;2017年

6 田旭 上海师范大学舞蹈学博士;谈松山舞团新《白毛女》之看点[N];文汇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吴晓东;《白毛女》一唱七十年[N];中国青年报;2015年

8 日 山田晃三;再谈《白毛女》在日本[N];文艺报;2015年

9 本报记者 徐璐明;歌剧《白毛女》价值超越时代[N];文汇报;2015年

10 仲呈祥;从复排巡演歌剧《白毛女》说起[N];文艺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谷鹏;《白毛女》的传播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孟远;歌剧《白毛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3 杨洁;芭蕾舞剧《白毛女》与胡蓉蓉的民族芭蕾探索[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4 戈晓毅;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创作特性历史审视(1920年-1949年)[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丽;歌剧《白毛女》的艺术特征与演唱诠释[D];湖南工业大学;2019年

2 张丽仙;王昆与歌剧《白毛女》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9年

3 陈秀;歌剧《白毛女》选段《恨似高山仇似海》的演唱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4 蒋宁;论民族歌剧《白毛女》中“喜儿”艺术形象塑造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5 张瑾;当代戏剧创作对延安红色戏剧的文本创新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8年

6 司斯;2015年版歌剧《白毛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7 唐秋凤;论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人物形象塑造与主要唱段的演唱处理[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年

8 杨雪;歌剧《白毛女》的音乐风格和演唱分析[D];山东艺术学院;2017年

9 张野;探析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角色的人物塑造[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10 邱洁;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角色塑造及其主要唱段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23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623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2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