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缀白裘》所选清代传奇折子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02:05
本文关键词:《缀白裘》所选清代传奇折子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缀白裘》是清代刊印的戏曲选集,收录了元明清三代的戏曲作品的部分折子戏,由钱德苍根据玩花主人的旧编本增删改定而成。 折子戏是从全本戏中选取一出或数出单独上演的形式,其情节相对完整,表演比较精彩,形式短小精炼。据郭英德《明清传奇史》的研究,折子戏兴起于明代正德年间,经历上百年的发展,在清康乾之际达到鼎盛,成为戏曲舞台上长盛不衰的表演形式。《缀白裘》完成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恰逢折子戏的鼎盛阶段,编者把当时剧坛流行的剧目台本收集起来,汇编成书,而这些流行之台本又是艺人的舞台传承和观众趣味选择的结果,因此,可以说《缀白裘》是折子戏的集大成者。 折子戏的兴盛,具有重大的意义。其一,有利于提高戏曲的表演艺术,其二促进了各行当脚色的形成完善,其三,为后代戏曲表演艺术流派的形成做足了准备。其四,为保存大量的佚失剧目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范围和研究意义,选择各剧目流通较广的版本作为参考版本并对《缀白裘》及其所选清代传奇折子戏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本文第二章主要探讨《缀白裘》所选清代传奇折子戏与全剧的关系。经过原创本与舞台表演本之详细对比,探讨所选折子在原剧中的特殊位置及所选折子的突出特点。 本文第三章主要研究《缀白裘》所选清代传奇折子戏的舞台再创造。根据已有相关研究及两个版本的比较研究,从四个方面探讨:一、语言俗化,,制造风趣易解的效果;二、丰富情节,放大故事主题的表现;三、增添曲白,强化人物形象的塑造;四、穿插动作,提高舞台表演的效果。 本文第四章主要从《缀白裘》所选清代传奇折子戏研究戏曲文学的若干问题。主要涉及戏曲文学与戏曲舞台之关系,戏曲文学原创中的舞台想象,舞台再现对戏曲文学的改造,以及观众接受对戏曲改编的影响等问题。
【关键词】:《缀白裘》 清代 传奇折子戏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集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7.37;J8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14
- 一、 《缀白裘》及其所选清代传奇折子戏概况9-12
- 二、 已有相关研究述评12-14
- 第二章 《缀白裘》所选清代传奇折子戏与全剧之关系14-23
- 一、 所选折子的原作情况14-16
- 二、 所选折子在原剧故事叙述中的位置16-19
- (一) 属于过渡性内容16-17
- (二) 处于故事高潮阶段17-18
- (三) 居于情节关键之处18-19
- 三、 所选折子的突出特点19-23
- (一) 易于独立成篇19
- (二) 便于形成牵带19-20
- (三) 适于场上表演20-23
- 第三章 《缀白裘》所选清代传奇折子戏的舞台再创造23-36
- 一、 语言俗化,制造风趣易解的效果23-26
- 二、 丰富情节,放大故事主题的表现26-31
- 三、 增添曲白,强化人物形象的塑造31-34
- 四、 穿插动作,提高舞台表演的效果34-36
- 第四章 从《缀白裘》所选清代传奇折子戏看戏曲文学的若干问题36-43
- 一、 戏曲文学兴盛与戏曲舞台表演兴盛的关系36-37
- 二、 戏曲文学原创中的舞台想象37-38
- 三、 舞台再现对戏曲文学的改造38-41
- 四、 观众接受对戏曲改编的影响41-43
- 第五章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6
- 后记46-47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婷婷;;论懦弱性格在戏曲文学中的设置[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李申;徐荣;;《缀白裘》词语续释[J];古汉语研究;2007年04期
3 钱搤书,陆文虎;中国古代戏曲中的悲剧[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吴敢;《缀白裘》叙考[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丘慧莹;乾隆朝剧学的创新与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吴敢;《缀白裘》叙考(上)[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吴敢;《缀白裘》叙考(续)[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曾永义;;钱德苍辑《缀白裘》所见之地方戏曲[J];戏曲研究;2011年02期
9 马晓霓;;论“缀白裘”选本的历史地位[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徐扶明;折子戏简论[J];戏曲艺术;1989年02期
本文关键词:《缀白裘》所选清代传奇折子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69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