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钦差大臣》戏曲改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8 03:03
【摘要】:在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中国戏曲的舞台越来越呈现多样化,改编者借助西方剧作进行跨文化、跨剧种、跨艺术的改编越来越成为中国戏曲舞台的潮流之一,也变成了现代戏曲吸引观众的一种创新方式。跨文化戏曲改编就是以外国剧作为基础重新编为“戏曲”的形式进行创作。近年来,跨文化戏曲改编作品越来越多元化,改编者往往对西方剧作注入“中国化”的文化背景,使得人物、情节、都呈现出中国戏曲的风范,并从作品中寄寓对现代社会的思考意义。一直以来,《钦差大臣》被频繁的改写、演绎、模仿、改编。西方剧作进行改编首先要对“跨文化、跨时代”的问题进行处理,改编者在尊重原著脉络的前提下,对剧作进行了“中国化”处理。1996年,《钦差大臣》被改编为歌子戏《钦差大臣》;2003年又被改编为提线木偶戏《钦差大臣》。戏曲改编本《钦差大臣》以原剧为蓝本,艺术形式进行再创作,使得西方剧作呈现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时,无论是戏剧结构还是人物形象,更符合中国观众的戏剧审美,也拉近与中国观众的距离。跨文化戏曲改编促进了中国戏曲向西方戏剧学习的同时也增加了异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成为学者研究的方向之一。文章第一部分从文化背景入手,从故事背景的“本土化”转换、标的文化的呈现、语言艺术的革新三个方面分析《钦差大臣》跨文化戏曲改编文化背景的处理。第二部分从人物形象入手,从“钦差大臣”人物的重新诠释及类型化物的处理,分析《钦差大臣》戏曲改编本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创新之处。第三章从舞台演出入手,从舞台表演、人物造型、音乐设计以及戏曲程式四个方面分析《钦差大臣》“本土化”艺术形式的革新和创新之处。第四章从文本入手,从原著精神的民族化转化,中国现代戏剧技巧的大胆尝试以及批判精神的伦理化转化三个方面,分析《钦差大臣》文化改编的“审美性”拓展。跨文化戏曲改编,对于剧作本身而言,增加了传播的途径,让更多的观众了解果戈理的剧作精神及思想内涵。对于戏曲而言,中国的传统艺术走向国际舞台,一方面增加了外国观众对中国戏曲悠久的历史和高超的技艺的认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促进戏曲在国内发展的同时也引起更多人对戏曲艺术的传承、保护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8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聪鹏;;泉州木偶头雕刻的程式与创新[J];福建艺术;2013年01期

2 陈世雄;;古城泉州与果戈理的《钦差大臣》[J];戏剧艺术;2009年05期

3 马建华;;“技”、“道”、“美”的和谐统一——观中国傀儡戏版《钦差大臣》有感[J];福建艺术;2006年01期

4 郭启宏;我看中国傀儡戏版《钦差大臣》[J];中国戏剧;2004年09期

5 蔡怀玉;中国化:傀儡化与泉州化——提线木偶戏《钦差大臣》观后[J];福建艺术;2004年05期

6 刘闽生;形神兼备 景情交融——谈中国傀儡戏版《钦差大臣》造型艺术[J];福建艺术;2004年05期

7 方李珍;回归传统 超越传统——浅谈中国傀儡戏版《钦差大臣》的现代性[J];福建艺术;2004年05期

8 郑长铃;常以新桃换旧符——新编木偶戏《钦差大臣》音乐印象[J];福建艺术;2004年05期

9 吴慧颖;泉州嘉礼改编《钦差大臣》[J];福建艺术;2003年05期

10 傅翔;刀简意随 形神俱在——谈中国木偶戏版《钦差大臣》的人物造型设计[J];福建艺术;2003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世雄;;《钦差大臣》:从话剧到木偶戏[N];中国文化报;2006年



本文编号:2807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807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0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