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论川剧“耍耍戏”艺术之趣

发布时间:2020-09-04 19:30
   川剧"耍耍戏"数量不多,短小精练,语言生动,表演滑稽,是大戏中的过场戏或单折小戏。"耍耍戏"多以丑角应工,看后令人轻松愉快,颇受广大观众喜爱。"耍耍戏"通过其角色的喜剧化表演,既可深化剧目的主题思想,又可展示川剧舞台上丑中见趣的艺术魅力。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葵;;论戏曲行当[J];福建艺术;2014年01期

2 刘哲一;;论张大千作品的美术史地位及其艺术价值[J];芒种;2013年21期

3 熊英;;功夫在戏外——川剧老艺人的涵养[J];四川戏剧;2012年06期

4 徐华威;高玉洁;;丑而不丑 灿若繁星——川剧大师周企何舞台形象简谈[J];四川戏剧;2013年09期

5 杜建华;;川剧丑行类别划分之辨析[J];四川戏剧;2014年05期

6 杜建华;;川剧丑角脸谱研究[J];戏曲研究;2014年01期

7 安葵;;戏曲美学范畴之形神论[J];四川戏剧;2014年10期

8 温沙沙;;川昆丑角戏美学特征初探[J];四川戏剧;2014年10期

9 熊英;;川剧三国戏的艺术个性[J];戏剧文学;2013年08期

10 王安葵;;论中国戏曲的行当[J];艺术百家;201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邓位;四川传统观演建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高翔;川剧观演建筑的时代适应性探索[D];重庆大学;2008年

3 温沙沙;地域审美视域下的川昆丑角戏[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定欧;致力于川剧艺术文化底蕴的开掘──《川剧剧目辞典》编后[J];中国戏剧;2001年05期

2 陈培仲;喜读《川剧之光》[J];中国戏剧;2001年08期

3 于一;振兴川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J];四川戏剧;2002年01期

4 姜乃辰;祝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川剧《好女人坏女人》二三感受[J];四川戏剧;2002年01期

5 周企旭;与时俱进 科学振兴——对“振兴川剧”的再认识[J];四川戏剧;2002年02期

6 鄢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振兴川剧——与著名川剧演员田蔓莎一席谈[J];四川戏剧;2002年02期

7 林琳 ,秦f^;川剧艺术资料的挖掘与馆藏实践[J];四川戏剧;2002年02期

8 鄢然 ,林琳;五月里川剧花开红艳艳——“第二届中国川剧节暨纪念振兴川剧20周年系列活动”巡礼[J];四川戏剧;2002年04期

9 严福昌;“振兴川剧”随感三则[J];四川戏剧;2002年04期

10 郭宪伟;川剧的一方沃土——南充振兴川剧20年回顾[J];四川戏剧;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文乾;;川剧现代戏印象及其他[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2 杜建华;;川剧硕士 艺高德美——记川剧梅花奖获得者、第一位川剧硕士肖德美[A];中国演员(2009年第5期总第11期)[C];2009年

3 ;青年川剧表演艺术家刘世虎[A];中国演员(2010年第2期总第14期)[C];2010年

4 刘德君;;四川省市、县级川剧院团生存现状调查 川剧的保护与传承之我见[A];中国演员:2013年第6期(总第36期)[C];2013年

5 刘德君;;从川剧现状谈地方院团生存发展空间的拓展[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6 雷音;;与时俱进努力促进川剧的传承发展[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7 刘德君;;从川剧现状探索地方戏的生存发展[A];中国演员(2010年第5期总第17期)[C];2010年

8 肖得美;;浅谈川剧小生的表演艺术特点[A];中国演员(2009年第3期总第9期)[C];2009年

9 刘德君;;纪念“延座讲话”发表71周年 川剧名家名团展演在绵阳[A];中国演员:2013年第3期(总第33期)[C];2013年

10 胡芝风;;重庆川剧学会为李奎光先生举办从艺七十周年暨八十华诞纪念活动[A];中国演员(2008年第2期总第2期)[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干德明;“中国川剧网”让川剧插上翅膀[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干德明;纪念振兴川剧25周年[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本报驻四川记者  江永长;让川剧焕发长久艺术魅力[N];中国艺术报;2006年

4 舒适;川剧上网——传统与时尚的碰撞[N];大众科技报;2007年

5 张珏娟;振兴川剧必须坚持不懈[N];四川日报;2006年

6 张珏娟;川剧之乡 川剧招生何其难[N];四川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张珏娟 何茜 实习生 张颖媛;民营川剧团:舞台越演才越大[N];四川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陈四四邋张珏娟;未来川剧预谋“变脸”[N];四川日报;2007年

9 记者 杨蕾;振兴川剧 任重道远[N];四川政协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张珏娟邋实习生 王文华;1:2川剧大专招生红火[N];四川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涂军娅;论川剧艺术的喜剧特征[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2 高翔;川剧在中小学校的传承模式及其保障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3 鲁旺;基于影视媒介分析的川剧影视剧传播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4 李秀明;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D];兰州大学;2011年

5 王伟丽;从歌剧《图兰朵》到川剧《杜兰朵》的声乐文化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贾春花;川剧音乐形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孜;川剧名家晓艇的表演艺术分析[D];天津音乐学院;2013年

8 张亚伟;两个金子形象:川剧表演和话剧表演的不同塑造[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9 税雪;川剧《金子》对川剧高腔曲牌和四川民歌的继承与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刘武宜;光与影的别样言说:川剧的影像表达[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12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812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0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