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阉人歌手对意大利歌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0-27 15:30
   意大利歌剧在十七、十八世纪,遍布整个欧洲地区。它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并赢得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最终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意大利歌剧发展和繁荣的原因很多,除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因素相关外,阉人歌手也是促进意大利歌剧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研究阉人歌手对意大利歌剧的影响,并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章以阉人歌手高超的演唱技术为切入点,研究阉人歌手对意大利歌剧风格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作曲、歌剧角色选择和舞台表演三个方面;第二章以德国、英国、西班牙和法国为例,来探讨阉人歌手的“出口”和旅行为意大利歌剧的传播和普及推广所带来的影响;第三章将以阉人教育家这类特殊人群为着眼点,研究他们对意大利歌剧教育所做的贡献。经过研究,我们发现阉人歌手因自身高超的演唱技术,使人声独唱在歌剧中的地位的显著提高。作曲家为满足阉人歌手展现出色演唱技术的要求,作曲展现出激情风格。1720年后,阉人歌手大批进入意大利歌剧,并扮演不同性别的角色,这使歌剧角色呈现跨性别特征;同一部歌剧的相同角色,每次上演时,所使用的演员性别和音区不一致,这导致歌剧角色的性别和音区选择,具有不固定性;在一部歌剧中,阉人歌手可能同时扮演多个角色,歌剧角色呈现多变性。同时由于阉人歌手舞台表演动作随意、服饰混乱和炫技演唱,导致意大利歌剧脱离剧情,这对意大利歌剧风格产生消极影响。尽管阉人歌手对意大利歌剧风格产生消极影响,但也没有影响欧洲各大宫廷贵族和普通百姓对阉人歌手的喜爱。宫廷贵族为彰显实力,多次聘用阉人歌手担任要职;歌剧院为维持生存,卖出更多的票,获得高的上座率,也屡次邀请不同的著名阉人歌唱家,阉人歌手对意大利歌剧的传播和普及推广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随着阉人歌手年龄的增长,意大利歌剧舞台已经不适合他们,所以很多阉人歌手转向幕后教学,阉人歌手的教学实践改进了意大利歌剧演唱方法,丰富了意大利歌剧的人才储备,并促使意大利歌剧迎来美声唱法的“黄金时代”。
【学位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J617.2
【部分图文】:

小节,咏叹调,阉人,歌手


第一章 阉人歌手的演唱技术对意大利歌剧风格的影响上图 1-1 中,贝那奇在第 23 小节一口气唱了 13 拍的音,第 30 小节一口气唱了 7拍的高音,第 45 小节一口气唱了 22 拍的音,第 66 小节连续演唱 16 拍的音,第 93 小节连续演唱了 8 拍的音,由此看出阉人歌手贝那奇的呼吸控制能力非常强。还有些阉人歌手可以一口气唱 26 拍,如下图 1-2(a)所示。

咏叹调,法拉,中法,阉人


图 1-2(b) 《法拉蒙多》(Faramondo)中法拉蒙多的咏叹调Copyright 1884 by Edition Friedrich Chrysander,Copyright Georg Friedrich H ndelsWerke. Band 91,Revised version copyright Pubilc Domain.由上图 1-2(b)的 8 小节中可以看出,此乐段共有 45 个音,其中高于小字二组 c音高的有 11 个音,另外出现一次小字二组 g、两次小字二组 f,三次小字二组 e,这些音都属于高音区的音。另外此图例中,在第 5 小节出现连续 12 拍的长音,再次证明阉人歌手把控呼吸的能力强。1.2 演唱技术对意大利歌剧风格的影响阉人歌手因演唱技术的精湛,对意大利歌剧在人声独唱、作曲风格、歌剧角色以及舞台表演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研究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阉人歌手大量进入歌剧之前的歌剧情况做简单介绍。阉人歌手大量进入意大利歌剧之前,意大利歌剧处于“实验”的特性中,歌剧作品

咏叹调,歌剧,和声功能,上海音乐学院


12图 1-3 《傲隆泰阿》中的咏叹调“再见了,卡瑞迪诺”ight 1896 by Edition Guido Adler,Copyright Denkmaler der T Osterrich,Bd.6 and 9,Revised version copyright Pubilc Dom切斯第(Pietro Antonio Cesti)的歌剧《傲隆泰阿》(L’Oron,卡瑞迪诺”,是典型的强调人声独唱的作品。此咏叹调中显主题性质与和声功能走向,而乐器的演奏在此处主要以分著的和声功能走向,只是起到伴奏和渲染情感氛围的作用,部作品中占主要地位。期,作曲家应阉人歌手展现自己高超演唱技巧的要求,也让纪上半叶意大利歌正歌剧咏叹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学位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琳;;探究早期歌剧的起源和发展及其对观众的影响——以意大利歌剧与法国歌剧为例[J];艺术评鉴;2018年24期

2 郑莉萍;;论威尔第的歌剧及其对意大利歌剧的贡献[J];北方音乐;2017年03期

3 张巍;;刍议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音乐风格特征[J];通俗歌曲;2017年01期

4 张泽凡;闫岩;;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初探[J];明日风尚;2017年13期

5 张梦馨;;意大利歌剧简论[J];戏剧丛刊;2010年04期

6 郭阳;;主调和声风格的诞生——意大利歌剧发展的契机及其文化背景[J];歌海;2009年04期

7 张羽;;浅谈意大利歌剧的产生与发展[J];社科纵横;2007年02期

8 徐李虹;;论意大利歌剧诞生的背景[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叶松荣;历史与现实的碰撞——意大利歌剧诞生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10 周玲;歌剧──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谈意大利歌剧的起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碧霞;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伦理思想及艺术表达[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阉人歌手对意大利歌剧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9年

2 张帆涛;浅析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进程中的SAVERIO MERCADANTE[D];上海音乐学院;2017年

3 聂亚平;潜移默化,继承创新[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曾睿娟;罗西尼歌剧唱段中女声花腔部分的特点及其运用[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5 周晓玲;罗西尼歌剧之花腔艺术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晓娜;“四周多么寂静”唱段的形式、内容特征的分析及演唱[D];西安音乐学院;2009年

7 石萌;19世纪意大利歌剧与审美视界的关系探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8 程慧;中西方歌剧唱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9 白雪娇;意大利歌剧繁荣发展的原因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梁大鹏;德、意浪漫主义歌剧的美学分野[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858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858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5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