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亨德尔声乐作品演唱分析及学习价值

发布时间:2020-10-28 12:49
   巴洛克时期的声乐艺术处于突飞猛进的发展期,这个时期创作出来的声乐作品也是声乐发展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乔治·弗利德里希·亨德尔作为这个时期重要的作曲家,他给世人留下了大量经典的声乐及歌剧作品,直至今日,亨德尔创作的很多作品还在上演。而在巴洛克时期,女高音的声乐技术逐渐完善,亨德尔为其专门创作了很多咏叹调,这些作品对加强气息运用、完善歌唱技巧,改善发声方式都十分有益。本文围绕个人举办的亨德尔专题讲座学业音乐会所选作品,以巴洛克时期亨德尔作品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这个时期女高音咏叹调作品特征,并选取亨德尔比较经典的作品《我哭泣,为我的命运》、《从暴风雨中归来》,《纵情欢乐》,根据自己的亲身演唱经历深入分析如何演唱这些作品,从把握作品风格特征、歌唱技巧使用、歌曲情感把握等方面多角度分析作品,以帮助更多人发现亨德尔女高音咏叹调对于声乐学习的价值。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J617.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与目的
    (二) 国内外研究现况(文献综述)
    (三) 本选题创新之处
一、音乐会演唱前期准备工作
    (一) 选曲缘由及案头工作
    (二) 从作品中看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特点
        1. 工整性特征
        2. 装饰性特征
        3. 技巧性特征
二、亨德尔女高音声乐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
    (一) 集抒情和冲突性于一体——《我哭泣,为我的命运》
        1. 《我哭泣,为我的命运》作品分析
        2. 演唱情感把握
    (二) 集戏剧化和技巧性于一身——《从暴风雨中归来》
        1. 《从暴风雨中归来》作品分析
        2. 演唱技巧运用
    (三) 集宗教性和音乐性于一体——《纵情欢乐》
        1. 《纵情欢乐》作品分析
        2. 演唱细节处理
三、亨德尔女高音咏叹调学习价值
    (一) 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节奏感
    (二) 有助于训练气息的平稳性和声音的连贯性
    (三) 有助于对花腔技术的训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纵情欢乐》钢琴伴奏谱
    附录2: 《从暴风雨中归来》钢琴伴奏谱
    附录3: 《我哭泣,为我的命运》钢琴伴奏谱
    附录4: 第一场音乐会节目单
    附录5: 第二场音乐会节目单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敬波;;基于《让我痛苦吧》探讨亨德尔声乐作品的艺术特色[J];艺术研究;2017年01期

2 欧南;;历史上的正歌剧——亨德尔的《罗德琳达》[J];歌剧;2018年05期

3 魏敏敏;;浅谈亨德尔咏叹调唱法[J];北方音乐;2017年15期

4 戢祖义;;魔鬼——亨德尔[J];中国音乐教育;2009年07期

5 沈童;从来没有一片树荫有这样可爱和美丽——亨德尔和他的《广板》[J];中国音乐教育;2001年02期

6 卢丽萍;;亨德尔声乐作品的演唱价值[J];歌唱艺术;2016年05期

7 张晓燕;;亨德尔故事二则[J];音乐生活;2016年10期

8 罗曼·罗兰;孟洁冰;;亨德尔的生平(节选)[J];英语世界;2018年12期

9 曲子瑶;;不朽名作,永恒经典——通过宗教文化浅析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J];通俗歌曲;2016年11期

10 陈凯琪;;探寻亨德尔《快乐的铁匠》的演奏技法[J];通俗歌曲;2017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欣;亨德尔歌剧《阿尔琪娜》的角色分析及舞台实践总结[D];中央音乐学院;2019年

2 姚锐;亨德尔声乐作品演唱分析及学习价值[D];河南大学;2019年

3 贾朋;浅析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演唱特点[D];西安音乐学院;2019年

4 杨欣怡;如何演绎好亨德尔清唱剧作品[D];天津音乐学院;2019年

5 亓红健;咏叹调《我哭泣,为我的命运》之演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6 写添娇;论亨德尔歌剧咏叹调《我爱慕您,明亮的眼睛》的创作手法与演唱技巧[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7 张琦;亨德尔《弥赛亚》两首男高音咏叹调演唱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8年

8 张茗宇;亨德尔歌剧《凯撒大帝》人物形象塑造与演唱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9 上官曼曼;亨德尔歌剧《罗德琳达》中伯尔塔里多的咏叹调演唱之探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10 刘婷;亨德尔歌剧《朱里奥凯撒》分析[D];上海音乐学院;2018年



本文编号:2860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860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3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