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荆轲》的男高音演唱技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4 11:33
陈田鹤,1911年12月8日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55年12月23日病逝于河北省通县。他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理论作曲,师从著名作曲家黄自先生,并得到黄自的倚重,与江定仙、贺绿汀、刘雪庵并称为黄自的“四大弟子”。歌剧《荆轲》是陈田鹤先生1937年在山东省立剧院工作期间,根据院长王泊生创作的脚本《荆轲》而作曲的四幕的歌剧。整个歌剧的内容以古代荆轲刺秦的故事,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的侵略,歌剧中洋溢着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同时,也具有浪漫主义的气息。歌剧中音乐有独唱、合唱、对唱等,形式多样,旋律优美动听,歌词简洁生动。1937年5月,歌剧第三幕“易水送别“曾在济南实验剧院上演,1940年省立剧院搬迁至重庆后,作曲家王义平对《荆轲》重新配器,并再次上演“易水送别”,影响巨大。
【文章来源】:吉林艺术学院吉林省
【文章页数】:2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歌剧《荆轲》的创作背景及历史介绍
第一节 陈田鹤生平及主要音乐作品
第二节 歌剧《荆轲》的创作背景
第三节 荆轲的历史故事
第四节 荆轲的有关戏剧
第二章 歌剧《荆轲》的男高音演唱技巧分析
第一节 歌剧框架及每一幕的剧情和出场人物
第二节 歌剧《荆轲》的男高音演唱技巧分析
第三节 歌剧《荆轲》的框架及唱段分析
第四节 其他人物唱段分析
第三章 歌剧《荆轲》的写作特点及其启示
第一节 《荆轲》的写作特点
第二节 国内现代歌剧创作从中得到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男高音歌唱音色的几点探讨[J]. 武力. 艺海. 2015(06)
[2]浅谈中国歌剧的唱法[J]. 姬丽娜. 赤子(上中旬). 2015(04)
[3]浅谈陈田鹤先生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特征[J]. 孙哲. 音乐天地. 2012(01)
[4]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陈田鹤音乐创作的影响[J]. 王安潮. 音乐探索. 2011(04)
[5]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陈田鹤在近代两部同名歌剧《荆轲》创作中的特色与贡献[J]. 刘再生,吴可畏. 中国音乐学. 2011(04)
[6]论陈田鹤20世纪30—40年代的艺术歌曲创作[J]. 居其宏. 音乐研究. 2011(05)
[7]中国歌剧演唱研究(续一)[J]. 杨曙光,陈燕. 中国音乐. 2010(04)
[8]20世纪中国歌剧漫谈[J]. 查汪宏,徐承跃.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04)
[9]荆轲与秦王[J]. 张平. 当代戏剧. 2005(02)
[10]浅析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J]. 王立改. 美与时代. 2004(09)
本文编号:2897528
【文章来源】:吉林艺术学院吉林省
【文章页数】:2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歌剧《荆轲》的创作背景及历史介绍
第一节 陈田鹤生平及主要音乐作品
第二节 歌剧《荆轲》的创作背景
第三节 荆轲的历史故事
第四节 荆轲的有关戏剧
第二章 歌剧《荆轲》的男高音演唱技巧分析
第一节 歌剧框架及每一幕的剧情和出场人物
第二节 歌剧《荆轲》的男高音演唱技巧分析
第三节 歌剧《荆轲》的框架及唱段分析
第四节 其他人物唱段分析
第三章 歌剧《荆轲》的写作特点及其启示
第一节 《荆轲》的写作特点
第二节 国内现代歌剧创作从中得到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男高音歌唱音色的几点探讨[J]. 武力. 艺海. 2015(06)
[2]浅谈中国歌剧的唱法[J]. 姬丽娜. 赤子(上中旬). 2015(04)
[3]浅谈陈田鹤先生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特征[J]. 孙哲. 音乐天地. 2012(01)
[4]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陈田鹤音乐创作的影响[J]. 王安潮. 音乐探索. 2011(04)
[5]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陈田鹤在近代两部同名歌剧《荆轲》创作中的特色与贡献[J]. 刘再生,吴可畏. 中国音乐学. 2011(04)
[6]论陈田鹤20世纪30—40年代的艺术歌曲创作[J]. 居其宏. 音乐研究. 2011(05)
[7]中国歌剧演唱研究(续一)[J]. 杨曙光,陈燕. 中国音乐. 2010(04)
[8]20世纪中国歌剧漫谈[J]. 查汪宏,徐承跃.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04)
[9]荆轲与秦王[J]. 张平. 当代戏剧. 2005(02)
[10]浅析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J]. 王立改. 美与时代. 2004(09)
本文编号:2897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897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