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经济视角下的山水实景演出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1 14:46
随着大审美经济时代的来临和文旅融合的快速推进,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趋势明显,人们在旅游活动消费中更加注重精神上的愉悦和审美享受,审美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审美消费活动不仅仅带动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满足了大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山水实景演出就是在此背景下孕育而生的旅游产品;它不仅仅是经济活动之中的产品,也是一种特殊的舞台艺术形式,兼具商品性与艺术性。山水实景演出打破了传统演出的模式,让观众在自然山水间感受文化与艺术的魅力,成为旅游市场中极具竞争力的演出模式。但山水实景演出发展至今不到二十年的时间,相关理论内容尚未形成规模,在实践过程中也处在摸索阶段。本文为山水实景演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山水实景演出是大审美经济和体验经济时代下催生的艺术形式,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本文正文部分共为五章,分别是理论研究、审美特征分析、个案探究以及问题建议讨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对文本的研究背景以及审美经济、山水实景演出的研究现状做了分别综述,把文章中所运用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剖析与解读。第二章对山水实景演出的产生与发展做了尽可能全面细致的分析,对山水实景演出的文化溯源、概念界定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对...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3.1 审美经济研究现状
1.3.2 山水实景演出研究现状
1.4 相关理论基础
1.4.1 审美经济与体验经济
1.4.2 审美与审美经济的关系
1.4.3 审美视角下的山水实景演出
1.4.4 论文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山水实景演出的产生与文化溯源
2.1 山水实景演出的产生与发展
2.1.1 实景演出与山水实景演出
2.1.2 山水实景演出产生与发展
2.2 山水实景演出的文化溯源
2.2.1 景观歌剧
2.2.2 山水与意境
2.3 山水实景演出兴起的原因
2.3.1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
2.3.2 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
2.3.3 体验经济时代的崛起
2.3.4 深层次的审美需求
2.3.5 向往异域文化的审美心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水实景演出的审美特征
3.1 山水实景演出的艺术美学特征
3.1.1 优美与崇高的共存
3.1.2 “尚和”的整体意识
3.1.3 地域文化的符号化
3.2 山水实景演出的科技美学特征
3.2.1 视听盛宴与宏大场景的结合
3.2.2 历史文脉与高科技的融合
3.2.3 艺术表达与景区定位相结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水实景演出《印象·丽江》个案分析
4.1 《印象·丽江》之“印象”分析
4.1.1 色彩的表意功能
4.1.2 自然构建的梦幻情景
4.2 《印象·丽江》的美学特点
4.2.1 “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审美理念与和谐原则
4.2.2 原生态生活的艺术呈现
4.3 《印象·丽江》的连锁效应
4.3.1 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知名度
4.3.2 传承纳西传统文化,保护古城资源
4.4 《印象·丽江》对山水实景演出的启示
4.4.1 积极发掘当地传统和艺术本质
4.4.2 科学的运营管理模式,高效多元的营销手段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审美经济视域下山水实景演出现实问题与发展途径
5.1 审美经济视域下山水实景演出的现实问题
5.1.1 情节故事概念化,戏剧性弱
5.1.2 观众的参与度不强,缺乏互动性
5.1.3 模式僵化,缺乏创新性
5.1.4 审美目标与经济目标冲突,精品作品匮乏
5.1.5 文化产业链未形成闭环
5.2 审美经济视野下山水实景演出的发展途径
5.2.1 强化主人公情感的表达,增加演出的戏剧性
5.2.2 加强观众的参与性,打造沉浸式艺术体验
5.2.3 增强山水实景演出的艺术生命力
5.2.4 回归艺术创作初衷,提高演出质量
5.2.5 加大衍生品的开发力度,完善产业链
5.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2006年—2019年国内经典山水实景演出一览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山水理念与山水实景演出美学特征[J]. 黎学锐. 南方文坛. 2019(03)
[2]“印象系列”实景演出的戏剧性研究[J]. 姚爽,冯春园. 戏剧文学. 2018(11)
[3]山水实景演出的概念界定[J]. 黎学锐. 歌海. 2016(01)
[4]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比较与展望[J]. 朱梅,魏向东. 地理科学进展. 2014(09)
[5]论山水实景演出的艺术性[J]. 王晗.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3(06)
[6]实景演出项目运作特点分析[J]. 刘筠梅. 大舞台. 2012(10)
[7]山水间的艺术——略论艺术创意产业中的山水实景演出[J]. 张中波. 四川戏剧. 2010(03)
[8]山水实景演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J]. 孙海兰,焦勇勤.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9]现代消费审美化与美学在经济领域的作为[J]. 王旭晓. 河北学刊. 2010(03)
[10]以“科技美学”提升品牌价值[J]. 师歌. 中国纺织. 2009(09)
博士论文
[1]中国审美意识之心理考古[D]. 王东阳.吉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大型歌舞集《印象·丽江》艺术研究[D]. 丁颖.昆明理工大学 2018
[2]民族文化符号的建构与传播[D]. 杨丽婷.云南大学 2015
[3]张艺谋“印象”系列审美视角研究[D]. 张明.吉首大学 2014
[4]“印象”系列文化产业运作模式探究[D]. 刘晶晶.山东大学 2014
[5]民族文化的再生与认同[D]. 李婷婷.广西民族大学 2014
[6]山水实景演出的文化生命力与艺术创作理念探析[D]. 陈俊明.云南艺术学院 2013
[7]印象“印象”——“印象”系列大型实景文艺演出之批判研究[D]. 方茜.重庆师范大学 2010
[8]民族旅游文化符号系统构建研究[D]. 郑向春.云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10723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3.1 审美经济研究现状
1.3.2 山水实景演出研究现状
1.4 相关理论基础
1.4.1 审美经济与体验经济
1.4.2 审美与审美经济的关系
1.4.3 审美视角下的山水实景演出
1.4.4 论文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山水实景演出的产生与文化溯源
2.1 山水实景演出的产生与发展
2.1.1 实景演出与山水实景演出
2.1.2 山水实景演出产生与发展
2.2 山水实景演出的文化溯源
2.2.1 景观歌剧
2.2.2 山水与意境
2.3 山水实景演出兴起的原因
2.3.1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
2.3.2 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
2.3.3 体验经济时代的崛起
2.3.4 深层次的审美需求
2.3.5 向往异域文化的审美心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水实景演出的审美特征
3.1 山水实景演出的艺术美学特征
3.1.1 优美与崇高的共存
3.1.2 “尚和”的整体意识
3.1.3 地域文化的符号化
3.2 山水实景演出的科技美学特征
3.2.1 视听盛宴与宏大场景的结合
3.2.2 历史文脉与高科技的融合
3.2.3 艺术表达与景区定位相结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水实景演出《印象·丽江》个案分析
4.1 《印象·丽江》之“印象”分析
4.1.1 色彩的表意功能
4.1.2 自然构建的梦幻情景
4.2 《印象·丽江》的美学特点
4.2.1 “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审美理念与和谐原则
4.2.2 原生态生活的艺术呈现
4.3 《印象·丽江》的连锁效应
4.3.1 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知名度
4.3.2 传承纳西传统文化,保护古城资源
4.4 《印象·丽江》对山水实景演出的启示
4.4.1 积极发掘当地传统和艺术本质
4.4.2 科学的运营管理模式,高效多元的营销手段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审美经济视域下山水实景演出现实问题与发展途径
5.1 审美经济视域下山水实景演出的现实问题
5.1.1 情节故事概念化,戏剧性弱
5.1.2 观众的参与度不强,缺乏互动性
5.1.3 模式僵化,缺乏创新性
5.1.4 审美目标与经济目标冲突,精品作品匮乏
5.1.5 文化产业链未形成闭环
5.2 审美经济视野下山水实景演出的发展途径
5.2.1 强化主人公情感的表达,增加演出的戏剧性
5.2.2 加强观众的参与性,打造沉浸式艺术体验
5.2.3 增强山水实景演出的艺术生命力
5.2.4 回归艺术创作初衷,提高演出质量
5.2.5 加大衍生品的开发力度,完善产业链
5.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2006年—2019年国内经典山水实景演出一览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山水理念与山水实景演出美学特征[J]. 黎学锐. 南方文坛. 2019(03)
[2]“印象系列”实景演出的戏剧性研究[J]. 姚爽,冯春园. 戏剧文学. 2018(11)
[3]山水实景演出的概念界定[J]. 黎学锐. 歌海. 2016(01)
[4]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比较与展望[J]. 朱梅,魏向东. 地理科学进展. 2014(09)
[5]论山水实景演出的艺术性[J]. 王晗.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3(06)
[6]实景演出项目运作特点分析[J]. 刘筠梅. 大舞台. 2012(10)
[7]山水间的艺术——略论艺术创意产业中的山水实景演出[J]. 张中波. 四川戏剧. 2010(03)
[8]山水实景演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J]. 孙海兰,焦勇勤.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9]现代消费审美化与美学在经济领域的作为[J]. 王旭晓. 河北学刊. 2010(03)
[10]以“科技美学”提升品牌价值[J]. 师歌. 中国纺织. 2009(09)
博士论文
[1]中国审美意识之心理考古[D]. 王东阳.吉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大型歌舞集《印象·丽江》艺术研究[D]. 丁颖.昆明理工大学 2018
[2]民族文化符号的建构与传播[D]. 杨丽婷.云南大学 2015
[3]张艺谋“印象”系列审美视角研究[D]. 张明.吉首大学 2014
[4]“印象”系列文化产业运作模式探究[D]. 刘晶晶.山东大学 2014
[5]民族文化的再生与认同[D]. 李婷婷.广西民族大学 2014
[6]山水实景演出的文化生命力与艺术创作理念探析[D]. 陈俊明.云南艺术学院 2013
[7]印象“印象”——“印象”系列大型实景文艺演出之批判研究[D]. 方茜.重庆师范大学 2010
[8]民族旅游文化符号系统构建研究[D]. 郑向春.云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10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910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