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川剧脸谱视觉符号系统的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9 16:15
  川剧脸谱是区分川剧与其他戏曲剧种的重要标识之一。从形式的角度来看,川剧脸谱的视觉符号、图形色彩个性鲜明,视觉美感尤为强烈;从内容的角度来看,川剧脸谱的视觉符号,主要受到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乡风民俗、平话小说等中华民族文化的渗透,蕴含着深厚情感。 

【文章来源】:四川戏剧. 2020,(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川剧脸谱视觉符号系统的构建研究


[明]杜琼《友松图》(局部),纸本设色,28.8x92.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北京,别号


“别号图”的创作发展至唐寅生活的时期,己呈现出较为成熟的面貌。唐寅经历科考舞弊案后,归隐苏州,随后创作了数量众多且质量颇高的“别号图”。常规创作套路的“别号图”在唐寅的作品中几乎都能找到,而这幅《桐山图》则脱离了一般的创作程式,唐寅直接隐去了人物形象,只留桐山一角,以及平远的淮水。文徵明也绘过一幅《桐山图》,画中人物作抚琴状。别号桐山的高士已不可考证,唐寅《桐山图》上的自题以及后面文徵明、蔡羽、王宠等14人留下的题记,却足以说明桐山应是当时的高士。唐、文二人从不同角度塑造了这位高士的形象,唐寅虽不取其象,但是画中的桐山与淮水之景却展现着桐山虚静淡泊的胸襟。可见,这类“别号图”已经不满足于画出别号主人的肖像,更不论肖像是否逼真了。肖像已经被转化为“别号”以及“别号图”中的山水、书斋,更为直接地展示委托人的精神面貌,而非骨肉外象。因此,明代的“别号图”又被形象地称为“精神肖像画”。“别号图”作为一种文人肖像画,因描绘对象的特殊性,其功能已经脱离了肖像画“写真”的常规意义,而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它是一种自我认定甚至是家族认同感的延续,具有典型的纪念性。明中后期文人士大夫的归隐,促成了园林营造的兴盛。“别号图”中的人物不论是在私家园林还是自然山水之中,画家通过描绘幽静的环境与文雅的活动,轻而易举地展现了别号主人的山林之思与品性修养。

脸谱,川剧,符号,作者


按川剧脸谱的构成主要可以从眉、眼等进行划分。根据龚思全先生绘制的《川剧脸谱》中的造型特征,简要说明其脸谱中典型眉和眼的符号特点(图1.1)。(二)川剧脸谱的图形符号语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吴门画派别号图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用——以文徵明别号图为例[J]. 许珂.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6(06)
[2]从汉字符号探析川剧脸谱的艺术审美特征[J]. 周梅.  四川戏剧. 2012(04)
[3]中国“言、象、意”传统文化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思维[J]. 罗晓欢.  装饰. 2008(03)
[4]巴蜀文化与川剧脸谱[J]. 屈小强.  文史杂志. 2008(01)
[5]试论戏曲脸谱的意象营构与表情体验[J]. 李孟明.  南开学报. 2001(02)



本文编号:2987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987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7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