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京剧现代戏《沙家浜》主要唱段音乐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0 22:34
  京剧“样板戏”《沙家浜》作为文革时期的“八大样板戏”之一,在中国戏剧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折射出半个世纪以来京剧艺术的变革,也是那一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缩影。本文将从样板戏的形成历史入手,整理和分析《沙家浜》的创作背景和历史版本,通过对其主题、版本、戏剧情节、人物、演唱、表演等方面的介绍,对整出戏的结构列出框架图表,对重点场次的主要唱段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音乐形态分析:一、规定情境分析。二、运用图表法剖析唱段每句的板式、落音、板数、句式、结构、唱词。三、唱段旋律、板式、节奏等方面的分析。四、表演与演唱的分析。通过分析使整个剧目的结构更加清晰明了,进一步说明唱段运用的板式、节奏、旋律的合理性,分析京剧现代戏在表现手段上与传统戏曲不同的创新之处。 

【文章来源】:天津音乐学院天津市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样板戏的历史
    第二节 《沙家浜》的创作背景
    第三节 《沙家浜》的创作过程
        一、第一版《沙家浜》沪剧《芦荡火种》(1964年)
        二、第二版《沙家浜》(1965年)
        三、第三版《沙家浜》(1967年)
        四、第四版《沙家浜》(1971年)
    第四节 戏剧主题
    第五节 戏剧场次
    第六节 戏剧主要人物介绍
    第七节 戏剧情节概述
    第八节 全剧结构图表分析
    第九节 《沙家浜》表现手段
        一、音乐表现手法
        二、舞台布景
        三、服装与化妆
第二章 《沙家浜》重点场次唱段音乐分析
    第一节 第二场《转移》音乐分析
        一、故事情节
        二、唱段分析
            1、沙奶奶唱腔——“共产党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
            2、郭建光唱腔——“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
    第二节 第四场《智斗》音乐分析
        一、故事情节
        二、唱段分析
    第三节 第五场《坚持》音乐分析
        一、故事情节
        二、唱段分析
    第四节 第六场《授计》
        一、故事情节
        二、唱段分析
    第五节 第七场《斥敌》音乐分析
        一、故事情节
        二、唱段分析
第三章 交响乐《沙家浜》
    第一节 交响乐《沙家浜》的创作背景
    第二节 交响乐《沙家浜》与样板戏《沙家浜》的比较音乐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样板戏话语体系的形成——以《沙家浜》版本变迁为例[J]. 张节末,彭俊.  贵州社会科学. 2016(04)
[2]革命化写作的失守与民间写作的坚守——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的嬗变[J]. 周建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6)
[3]从现代京剧《沙家浜》到交响音乐《沙家浜》的音乐转化(下)——兼谈现代京剧音乐的交响化[J]. 郝宏歌,范哲明.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04)
[4]政治意识形态对戏剧革命的影响——以《沙家浜》为例[J]. 黎秋婷.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05)
[5]从现代京剧《沙家浜》到交响音乐《沙家浜》的音乐转化(上)——兼谈现代京剧音乐的交响化[J]. 郝宏歌,范哲明.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03)
[6]京剧“样板戏”《沙家浜》版本分析[J]. 黄擎,叶沈俏.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4(06)
[7]终极关怀式微下的人性追问——从人道主义看样板戏《沙家浜》[J]. 陈婧.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3(04)
[8]《沙家浜》与《芦荡火种》对比浅析[J]. 郭满.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02)
[9]夏光——《沙家浜》郭建光的原型[J]. 王谦.  档案时空. 2013(01)
[10]京剧“样板戏”反西皮唱腔基因解析(中)[J]. 王学仲.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2(04)

硕士论文
[1]论京剧“样板戏”《沙家浜》音乐版本的变异[D]. 张嘉宁.沈阳音乐学院 2015
[2]《沙家浜》话语分析[D]. 彭俊.浙江大学 2015
[3]《沙家浜》的历史生成与美学效应研究[D]. 欧学超.华南理工大学 2013
[4]《沙家浜》的文化符号学解构研究[D]. 肖鸿婷.华南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899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9899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7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