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王贵与李香香》三首咏叹调演唱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25 03:12
大家对于《王贵与李香香》这个名字可能了解更多的是李季的长诗,很多人不知道还有这部歌剧的存在。1951年,这部歌剧正式上演于人民艺术剧院,是建国后的第一部新歌剧。在中国传统歌剧道路的发展上,该歌剧所作出的贡献是不能够被时间埋没的。2015年,为纪念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文化部对于该歌剧的复排和宣传不遗余力,观众年龄不分大小,纷纷走入歌剧院观看这部歌剧,笔者也在其中,但是在观看的同时,又不禁想到,《王贵与李香香》这部歌剧什么时候能被大众广泛了解呢?基于此,笔者选择这部歌剧作为自己的毕业研究。本文对歌剧《王贵与李香香》中三首咏叹调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找到更多的依据,客观的进行分析研究。论文的主体部分为对中国民族歌剧《王贵与李香香》概述、歌剧《王贵与李香香》中三首咏叹调的音乐特征、歌剧《王贵与李香香》中三首咏叹调的演唱特征、从歌剧《王贵与李香香》看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共四章。绪论:分析了解整个歌剧的研究背景以及选题依据借此阐明研究意义,对《王贵与李香香》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最后阐述了研究方法与研究目标。第一章:中国民族歌剧《王贵与李香香》概述。第一节是对中国歌剧传统历史背景与现状的...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目标
第一章 中国民族歌剧《王贵与李香香》概述
第一节 中国民族歌剧概述
(一) 中国民族歌剧历史
(二) 中国民族歌剧现状
第二节 歌剧《王贵与李香香》概述
(一) 创作背景与团队
(二) 剧情与人物
第二章 歌剧《王贵与李香香》三首咏叹调的音乐特征
第一节 音乐唱念特征
(一) 唱腔的民族性
(二) 念白的音乐性
第二节 和声与配器特征
(一) 和声的民族化
(二) 西洋乐器与民族乐器的融合
第三节 念白与唱词特征
(一) 长诗语言的运用
(二) 地域方言的使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歌剧《王贵与李香香》三首咏叹调的演唱特征
第一节 《王贵是个好后生》演唱特征
(一) 剧情简介
(二) 唱段特点
(三) 演唱表现
第二节 《一杆子红旗》演唱特征
(一) 剧情简介
(二) 唱段特点
(三) 演唱表现
第三节 《合不上眼睛我想妹妹》演唱特征
(一) 剧情简介
(二) 唱段特点
(三) 演唱表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歌剧《王贵与李香香》看中国民族歌剧发展
第一节 立足传统音乐元素进行音乐创作
第二节 扎根中国文化资源创编民族歌剧
第三节 “以我为主”兼容并济西方先进创作理念
第四节 统筹多元媒介,拓展歌剧发展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本文编号:2998448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目标
第一章 中国民族歌剧《王贵与李香香》概述
第一节 中国民族歌剧概述
(一) 中国民族歌剧历史
(二) 中国民族歌剧现状
第二节 歌剧《王贵与李香香》概述
(一) 创作背景与团队
(二) 剧情与人物
第二章 歌剧《王贵与李香香》三首咏叹调的音乐特征
第一节 音乐唱念特征
(一) 唱腔的民族性
(二) 念白的音乐性
第二节 和声与配器特征
(一) 和声的民族化
(二) 西洋乐器与民族乐器的融合
第三节 念白与唱词特征
(一) 长诗语言的运用
(二) 地域方言的使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歌剧《王贵与李香香》三首咏叹调的演唱特征
第一节 《王贵是个好后生》演唱特征
(一) 剧情简介
(二) 唱段特点
(三) 演唱表现
第二节 《一杆子红旗》演唱特征
(一) 剧情简介
(二) 唱段特点
(三) 演唱表现
第三节 《合不上眼睛我想妹妹》演唱特征
(一) 剧情简介
(二) 唱段特点
(三) 演唱表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歌剧《王贵与李香香》看中国民族歌剧发展
第一节 立足传统音乐元素进行音乐创作
第二节 扎根中国文化资源创编民族歌剧
第三节 “以我为主”兼容并济西方先进创作理念
第四节 统筹多元媒介,拓展歌剧发展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本文编号:2998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998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