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织造与清中叶戏曲研究 ——以苏州织造、江宁织造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2-15 16:46
清代中叶,以昆曲为主的戏曲活动盛行大江南北,上至宫廷,下至平民,无不以观看、欣赏戏曲为乐事。由于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对于戏曲的喜爱,本是为皇家采购丝织物品的江南织造衙门衍生出了与戏曲的特殊关系。因为江南织造隶属内务府,织造官员与皇室之间又有着特殊的“主仆”关系,所以江南织造为宫廷的戏曲演出在江南挑选戏曲人才,置办戏曲用品,可谓效尽犬马之劳。康熙、乾隆两位皇帝数次南巡期间,江南织造为迎銮接驾,从沿途到行宫,处处安排戏曲演出。与此同时,苏州织造不但为宫廷挑选戏曲人才,还身兼管理梨园的职责,但织造衙门对于梨园行业的管理,实质是出于统治的需要。织造衙门还豢养有自己的戏班,其组织的戏班性质也与戏曲史上的一般意义上的家班有很大区别。作为清中叶的一个官营机构,江南织造与戏曲行业可谓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随着清中叶以后其政治地位的下降,并且伴着花雅之争中雅部的衰落,织造衙门也渐渐失去其原来的辉煌。可以说江南织造是与昆曲同命运、共浮沉,在清代戏曲史上算是一种特殊的现象。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意义
二、以往研究成果和本文结构
第一章 江南织造与清廷内外的戏曲活动
第一节 江南织造与宫廷戏曲演出
一、江南织造“娱上”的背景
二、江南织造“娱上”的方式
第二节 康熙南巡期间的戏曲活动
一、行宫之中,主演昆曲
二、沿途接驾,杂戏百陈
第三节 乾隆南巡期间的戏曲活动
一、创制新戏,组建新班
二、场面奇幻,争奇斗妍
第二章 江南织造辖下的梨园公所
第一节 梨园公所的职能
一、组织修缮庙宇,凝聚向心力
二、发布戏曲法令,维护政权统治
第二节 梨园公所中伶人的自我管理
一、制定会规,自我约束
二、凝聚伶人,争取权益
三、规范市场,保障演出
第三节 梨园公所中的老郎神
一、梨园信仰的形成
二、众说纷纭老郎神
三、老郎神身份的甄别
第三章 织造府中的戏班
第一节 戏班概述
一、戏班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康乾时期戏班主人的变化
第二节 曹寅府班
一、曹寅生平
二、曹寅的戏曲创作活动
三、曹寅府班的戏曲演出
第三节 李煦府班和海保府班
一、李煦府班
二、海保府班
余论:江南织造在清代戏曲史上的意义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戏曲对满汉交融的催润[J]. 夏柯. 求索. 2009(10)
[2]论清代戏曲的案头化倾向——以戏曲文学为本位[J]. 张晓兰. 戏剧文学. 2009(08)
[3]清代中晚期戏曲艺人与官宦士人的交往概况[J]. 乔丽. 前沿. 2008(02)
[4]清代梨园行会制度考论——以广州外江梨园会馆为例[J]. 黄伟. 中华戏曲. 2007(02)
[5]歌吹竹西能不羡 更知谁占十二楼——说乾隆年间扬州剧坛花雅之消长[J]. 王军明,任淑红.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7(01)
[6]“花雅之争”新论——以禁戏为切入点[J]. 张勇凤. 戏曲研究. 2007(01)
[7]春风举国裁宫锦 半作障泥半作帆 从古代帝王巡狩说到乾隆南巡“盛典”之玷[J]. 王学泰. 紫禁城. 2006(Z2)
[8]江南风景在君怀——康熙、乾隆“南巡”比说[J]. 诸荣会. 紫禁城. 2006(Z2)
[9]花雅合流,卓然一家——花雅之争中的清代戏曲家唐英[J]. 郑韡. 现代语文. 2006(08)
[10]《清嘉录》著述年代考——兼论著者顾禄生年[J]. 稻畑耕一郎. 新世纪图书馆. 2006(01)
硕士论文
[1]昆曲家班研究[D]. 朱建华.苏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35196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意义
二、以往研究成果和本文结构
第一章 江南织造与清廷内外的戏曲活动
第一节 江南织造与宫廷戏曲演出
一、江南织造“娱上”的背景
二、江南织造“娱上”的方式
第二节 康熙南巡期间的戏曲活动
一、行宫之中,主演昆曲
二、沿途接驾,杂戏百陈
第三节 乾隆南巡期间的戏曲活动
一、创制新戏,组建新班
二、场面奇幻,争奇斗妍
第二章 江南织造辖下的梨园公所
第一节 梨园公所的职能
一、组织修缮庙宇,凝聚向心力
二、发布戏曲法令,维护政权统治
第二节 梨园公所中伶人的自我管理
一、制定会规,自我约束
二、凝聚伶人,争取权益
三、规范市场,保障演出
第三节 梨园公所中的老郎神
一、梨园信仰的形成
二、众说纷纭老郎神
三、老郎神身份的甄别
第三章 织造府中的戏班
第一节 戏班概述
一、戏班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康乾时期戏班主人的变化
第二节 曹寅府班
一、曹寅生平
二、曹寅的戏曲创作活动
三、曹寅府班的戏曲演出
第三节 李煦府班和海保府班
一、李煦府班
二、海保府班
余论:江南织造在清代戏曲史上的意义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戏曲对满汉交融的催润[J]. 夏柯. 求索. 2009(10)
[2]论清代戏曲的案头化倾向——以戏曲文学为本位[J]. 张晓兰. 戏剧文学. 2009(08)
[3]清代中晚期戏曲艺人与官宦士人的交往概况[J]. 乔丽. 前沿. 2008(02)
[4]清代梨园行会制度考论——以广州外江梨园会馆为例[J]. 黄伟. 中华戏曲. 2007(02)
[5]歌吹竹西能不羡 更知谁占十二楼——说乾隆年间扬州剧坛花雅之消长[J]. 王军明,任淑红.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7(01)
[6]“花雅之争”新论——以禁戏为切入点[J]. 张勇凤. 戏曲研究. 2007(01)
[7]春风举国裁宫锦 半作障泥半作帆 从古代帝王巡狩说到乾隆南巡“盛典”之玷[J]. 王学泰. 紫禁城. 2006(Z2)
[8]江南风景在君怀——康熙、乾隆“南巡”比说[J]. 诸荣会. 紫禁城. 2006(Z2)
[9]花雅合流,卓然一家——花雅之争中的清代戏曲家唐英[J]. 郑韡. 现代语文. 2006(08)
[10]《清嘉录》著述年代考——兼论著者顾禄生年[J]. 稻畑耕一郎. 新世纪图书馆. 2006(01)
硕士论文
[1]昆曲家班研究[D]. 朱建华.苏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35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035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