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阳腔剧目《江边会友》音韵考察与弋阳腔音韵构拟
发布时间:2021-04-24 09:45
江西的戏曲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弋阳腔是戏曲史上“四大声腔”之一,对京剧、川剧、湘剧、秦腔等40多个剧种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在戏曲整体上趋于衰落的背景下,弋阳腔已经面临濒危状态。进入21世纪之后,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视和支持,为戏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就弋阳腔这一剧种而言,如何更好地保护、发掘、传承、发展,是与弋阳腔有关的政府部门、演出团体和戏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论文从语言学角度对弋阳腔作考察。戏曲音韵是戏曲舞台表演唱念说白的汉语音韵。到目前为止,弋阳腔舞台音韵还没有相关的描写记录,也没有可以反映其剧种特征的韵谱。本文以弋阳腔传统剧目《江边会友》舞台艺术片为研究对象,描写、归纳其音系面貌和韵辙特点,在明确弋阳腔舞台语言的语言性质的基础上,按照体现弋阳腔音韵的区域特色、形成弋阳腔音韵的剧种特征的原则,以《江边会友》舞台音韵为基础,结合弋阳腔发源地和主要流播地乐平、万年、鄱阳、弋阳等地方言情况,构拟弋阳腔音系,编制弋阳腔韵谱。本论文研究可以帮助弋阳腔的编、导、演人员从语音学和音韵学角度了解弋阳腔舞台语言的语音系统及其特点;所归纳的韵谱有助于建立和统一的弋阳腔的字...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论
1.1 戏曲音韵与戏曲音韵研究
1.1.1 戏曲语言·戏曲音韵
1.1.2 戏曲语言的地域性质
1.1.3 戏曲音韵研究
1.2 弋阳腔与弋阳腔音韵
1.2.1 江西的地方戏曲
1.2.2 弋阳腔的历史与现状
1.2.3 弋阳腔的艺术特色
1.3 本论文研究的说明
1.3.1 本论文研究的缘起
1.3.2 本论文研究的构想
1.3.3 本论文研究的材料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
第2章 弋阳腔剧目《江边会友》的音系与韵辙
2.1 《江边会友》的音系及其特点
2.1.1 《江边会友》的音系
2.1.2 《江边会友》音系的特点
2.2 《江边会友》的韵辙及其特点
2.2.1 《江边会友》的韵段
2.2.2 《江边会友》的韵辙特点
第3章 弋阳腔音韵的构拟
3.1 弋阳腔音韵构拟的构想
3.1.1 弋阳腔音韵构拟的依据
3.1.2 弋阳腔音韵构拟的原则
3.1.3 弋阳腔音韵标准的确定
3.2 弋阳腔音系的构拟
3.2.1 弋阳腔声母的构拟
3.2.2 弋阳腔韵母的构拟
3.2.3 弋阳腔声调的构拟
第4章 弋阳腔的韵辙与韵谱
4.1 弋阳腔的韵辙
4.2 弋阳腔的韵谱
第5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弋阳腔源流考[J]. 马华祥. 戏剧艺术. 2006(04)
硕士论文
[1]赣南采茶戏音韵研究[D]. 谭钰婷.南昌大学 2013
[2]吉安采茶戏音韵研究[D]. 詹纯.南昌大学 2010
[3]抚州采茶戏音韵研究[D]. 梅淑娥.南昌大学 2008
[4]南昌采茶戏音韵研究[D]. 万丽媛.南昌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57142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论
1.1 戏曲音韵与戏曲音韵研究
1.1.1 戏曲语言·戏曲音韵
1.1.2 戏曲语言的地域性质
1.1.3 戏曲音韵研究
1.2 弋阳腔与弋阳腔音韵
1.2.1 江西的地方戏曲
1.2.2 弋阳腔的历史与现状
1.2.3 弋阳腔的艺术特色
1.3 本论文研究的说明
1.3.1 本论文研究的缘起
1.3.2 本论文研究的构想
1.3.3 本论文研究的材料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
第2章 弋阳腔剧目《江边会友》的音系与韵辙
2.1 《江边会友》的音系及其特点
2.1.1 《江边会友》的音系
2.1.2 《江边会友》音系的特点
2.2 《江边会友》的韵辙及其特点
2.2.1 《江边会友》的韵段
2.2.2 《江边会友》的韵辙特点
第3章 弋阳腔音韵的构拟
3.1 弋阳腔音韵构拟的构想
3.1.1 弋阳腔音韵构拟的依据
3.1.2 弋阳腔音韵构拟的原则
3.1.3 弋阳腔音韵标准的确定
3.2 弋阳腔音系的构拟
3.2.1 弋阳腔声母的构拟
3.2.2 弋阳腔韵母的构拟
3.2.3 弋阳腔声调的构拟
第4章 弋阳腔的韵辙与韵谱
4.1 弋阳腔的韵辙
4.2 弋阳腔的韵谱
第5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弋阳腔源流考[J]. 马华祥. 戏剧艺术. 2006(04)
硕士论文
[1]赣南采茶戏音韵研究[D]. 谭钰婷.南昌大学 2013
[2]吉安采茶戏音韵研究[D]. 詹纯.南昌大学 2010
[3]抚州采茶戏音韵研究[D]. 梅淑娥.南昌大学 2008
[4]南昌采茶戏音韵研究[D]. 万丽媛.南昌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57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15714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