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音版《杨白劳》的演唱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7 05:55
声乐作品《杨白劳》本身是一首男低音的咏叹调,但在男高音演唱的时候,却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文章首先简略对《杨白劳》的创作进行介绍,然后提出用高音演唱《杨白劳》的设想,之后结合马金泉与范竞马的升调演唱版本,做出比较提取精华,再结合作者的舞台实践,对于《杨白劳》升调处理之后的演唱技巧及表演进行分析,从声腔与咬字、音色与唱腔、高音与打开、气息与强弱以及舞台表现与人物塑造,对作品进行全方位分析。虽然选取的一首经典咏叹调《杨白劳》,但是运用新的材料,新的技法,并且走出其传统的研究方向,站在男高音这个不同的角度上,观察其改变,进行研究,得出一个新视角的结论,来体会《杨白劳》这首经典作品在高音演绎时的魅力,也为男高音的演唱实践进行了新的探索。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杨白劳》创作背景与高音演绎延伸
1.1 歌曲《杨白劳》创作与“杨白劳”的角色魅力
1.1.1 《杨白劳》与中国新歌剧《白毛女》
1.1.2 配角“杨白劳”的魅力
1.2 高音《杨白劳》
1.2.1 男高音的演唱特点与艺术表现定位
1.2.2 男高音与《杨白劳》的结合
2 《杨白劳》两个高音演唱版本分析
2.1 马金泉演唱版本分析
2.2 范竞马演唱版本分析
2.3 马金泉与范竞马演唱版本对比分析
2.3.1 速度与强弱
2.3.2 咬字与行腔
2.3.3 高音的处理
3 高音版《杨白劳》的舞台实践
3.1 语言与情感
3.1.1 声腔与咬字的协调
3.1.2 配合情感色彩的音色唱腔处理
3.2 技巧与方法
3.2.1 高音与打开的处理
3.2.2 气息与强弱的处理
3.3 人物舞台形象塑造
3.4 高音版《杨白劳》的优势及注意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歌剧《白毛女》之《杨白劳》选段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技巧[J]. 郭栋杰. 黄河之声. 2016(10)
[2]杨白劳《十里风雪》等唱段之中西方演唱审美比较分析[J]. 白宁.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6(01)
[3]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的咬字问题研究[J]. 范旭青. 黄河之声. 2015(02)
[4]关于“字正未必腔圆”说[J]. 马金泉. 人民音乐. 2004(02)
硕士论文
[1]中国民族歌剧选段《杨白劳》的演唱字腔研究[D]. 刘雅宁.江苏师范大学 2018
[2]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黄世仁的主要唱段分析及表演研究[D]. 王丛.陕西师范大学 2018
[3]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D]. 付建洋.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
[4]歌剧《白毛女》“杨白劳”一角的艺术特征[D]. 程天昊.上海音乐学院 2017
[5]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咬字吐字问题研究[D]. 李新艺.云南艺术学院 2014
[6]浅析歌剧《白毛女》片段《杨白劳》唱段的艺术处理[D]. 邱兆伟.中国音乐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162902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杨白劳》创作背景与高音演绎延伸
1.1 歌曲《杨白劳》创作与“杨白劳”的角色魅力
1.1.1 《杨白劳》与中国新歌剧《白毛女》
1.1.2 配角“杨白劳”的魅力
1.2 高音《杨白劳》
1.2.1 男高音的演唱特点与艺术表现定位
1.2.2 男高音与《杨白劳》的结合
2 《杨白劳》两个高音演唱版本分析
2.1 马金泉演唱版本分析
2.2 范竞马演唱版本分析
2.3 马金泉与范竞马演唱版本对比分析
2.3.1 速度与强弱
2.3.2 咬字与行腔
2.3.3 高音的处理
3 高音版《杨白劳》的舞台实践
3.1 语言与情感
3.1.1 声腔与咬字的协调
3.1.2 配合情感色彩的音色唱腔处理
3.2 技巧与方法
3.2.1 高音与打开的处理
3.2.2 气息与强弱的处理
3.3 人物舞台形象塑造
3.4 高音版《杨白劳》的优势及注意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歌剧《白毛女》之《杨白劳》选段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技巧[J]. 郭栋杰. 黄河之声. 2016(10)
[2]杨白劳《十里风雪》等唱段之中西方演唱审美比较分析[J]. 白宁.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6(01)
[3]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的咬字问题研究[J]. 范旭青. 黄河之声. 2015(02)
[4]关于“字正未必腔圆”说[J]. 马金泉. 人民音乐. 2004(02)
硕士论文
[1]中国民族歌剧选段《杨白劳》的演唱字腔研究[D]. 刘雅宁.江苏师范大学 2018
[2]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黄世仁的主要唱段分析及表演研究[D]. 王丛.陕西师范大学 2018
[3]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D]. 付建洋.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
[4]歌剧《白毛女》“杨白劳”一角的艺术特征[D]. 程天昊.上海音乐学院 2017
[5]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咬字吐字问题研究[D]. 李新艺.云南艺术学院 2014
[6]浅析歌剧《白毛女》片段《杨白劳》唱段的艺术处理[D]. 邱兆伟.中国音乐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162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162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