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凤梅越调表演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3 00:22
河南越调,又名“四股弦”,是河南三大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河南各地及湖北西北部、陕西东南部等地。越调兴盛于清末,至20世纪30、40年代,开始逐渐走向衰落。越调大师—申凤梅经过不断的探索与改革,使其再次复苏。她通过卓越的演唱与表演,使得越调的舞台上诞生出一个又一个光辉的艺术形象,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被大家誉为越调舞台上的活诸葛亮,因此总结和探究其艺术表演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笔者将文章分为五部分来对越调音乐以及申凤梅先生的表演艺术进行探究。第一部分。河南越调剧种沿革。通过历史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了河南越调的由来以及它经历了哪些兴起与衰落。第二部分。申凤梅的风雨人生路。本章主要是对申凤梅本人的成长经历,做简要的介绍。以及她在越调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第三部分。申凤梅代表作分析。笔者选取了申凤梅先生表演过最著名的两个代表作《诸葛亮吊孝》与《智收姜维》,对作品的创作、剧情、场次、唱段以及申凤梅的表演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对申凤梅的艺术成就进行梳理。最后是将河南越调两大流派代表人物,豪放派—申凤梅与婉约派—毛爱莲在唱腔、表演风格等方面的比较研究。第五部分。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文章来源】:天津音乐学院天津市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四股弦清代中叶以后,越调逐渐由曲牌体向板腔体过渡,并开始吸收京剧、昆曲、
图 2—1 申凤梅与妹妹申秀梅于 1932 年,每三年一期,已经有两期学员顺利毕业。学的是旦角。戏班的规矩很多,经常要挨打,也不准学时候,小凤梅的目光总是往家里的方向望去,小小的年的忧伤。住宿环境与吃食也很艰苦,学生们睡的都是潮人合盖一条被子,申凤梅和同学们都长了疥疮,痛痒难吃不放盐的淡小米饭,给别人唱戏倒是能得三斤盐,但中,偶尔会给学生们加一点到饭菜里。自有天相,申凤梅还是遇到了他人生中的贵人—李大勋科班里教武功,学花脸。他不仅嗓子好,更学得一身好然表面严厉,但心眼好,总是暗中保护学生。平时,大申凤梅传》,大众文艺出版社,2003 年 4 月第 1 版,第 5—7
凤梅十分不好意思。种种原因使得二人在十多年后终的启蒙老师,也是生活中真正能关,姐妹俩来到临颍县南将罗村江湖人流浪生活。幸运的是,她遇到了是唱功和做功依然极好。唱的虽心跟着姜高老师学戏,老师也夸她立,申凤梅开始将越调摸索出一虽然艰辛,但是这是申凤梅一辈,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赞扬。
本文编号:3318557
【文章来源】:天津音乐学院天津市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四股弦清代中叶以后,越调逐渐由曲牌体向板腔体过渡,并开始吸收京剧、昆曲、
图 2—1 申凤梅与妹妹申秀梅于 1932 年,每三年一期,已经有两期学员顺利毕业。学的是旦角。戏班的规矩很多,经常要挨打,也不准学时候,小凤梅的目光总是往家里的方向望去,小小的年的忧伤。住宿环境与吃食也很艰苦,学生们睡的都是潮人合盖一条被子,申凤梅和同学们都长了疥疮,痛痒难吃不放盐的淡小米饭,给别人唱戏倒是能得三斤盐,但中,偶尔会给学生们加一点到饭菜里。自有天相,申凤梅还是遇到了他人生中的贵人—李大勋科班里教武功,学花脸。他不仅嗓子好,更学得一身好然表面严厉,但心眼好,总是暗中保护学生。平时,大申凤梅传》,大众文艺出版社,2003 年 4 月第 1 版,第 5—7
凤梅十分不好意思。种种原因使得二人在十多年后终的启蒙老师,也是生活中真正能关,姐妹俩来到临颍县南将罗村江湖人流浪生活。幸运的是,她遇到了是唱功和做功依然极好。唱的虽心跟着姜高老师学戏,老师也夸她立,申凤梅开始将越调摸索出一虽然艰辛,但是这是申凤梅一辈,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赞扬。
本文编号:3318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318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