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城市转型视阈下的柳琴戏传承路径优化研究——以歌舞伎为借鉴

发布时间:2021-11-27 11:5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地方特色浓郁,在鲁南特别是枣庄地区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但在城市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生态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柳琴戏的传承与振兴面临挑战。基于柳琴戏与日本歌舞伎同属舞台艺术、具有许多共性的特点,以歌舞伎的发展经验为借鉴,从政府主导、演员梯队、文化空间、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探究柳琴戏保护传承的路径优化问题,旨在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繁荣提供智力支持。 

【文章来源】: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5(03)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柳琴戏的保护传承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柳琴戏的发展现状
    (二)柳琴戏面临的问题
        1.领军人物匮乏,生存空间狭窄
        2.演员青黄不接,后劲不足
        3.受众面缩小
        4.流行地枣庄市的非遗保护机制不健全
二、日本歌舞伎的保护实践与经验
    (一)政府主导,注重法规建设,非遗保护 机制健全
    (二)以“人间国宝”制度引领歌舞伎演员的 培养
    (三)剧目注重传承与创新
    (四)灵活创新,形成保护歌舞伎等传统 戏剧的社会合力
三、柳琴戏的传承路径
    (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二)名家名角引领,培育演员梯队
    (三)创新柳琴戏的文化空间
    (四)探索“柳琴戏+”的融合发展机制
        1.柳琴戏+旅游
        2.柳琴戏+互联网
        3.柳琴戏+教育
四、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镇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J]. 韦依帆,刘畅.  河南社会科学. 2019(10)
[2]徐州柳琴戏现代传承的调查与研究[J]. 刘金松,季颖,潘莉.  农家参谋. 2019(15)
[3]江苏柳琴戏发展沿革及传承模式的思考[J]. 赵星.  中国戏剧. 2017(10)
[4]从艺校教学到师徒传承——兼论恢复柳琴戏师徒传承模式的价值和意义[J]. 李春颖.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6(04)
[5]京剧与歌舞伎的特殊因缘——以梅兰芳、李光与市川猿之助家族的交谊为中心[J]. 黄爱华.  戏剧艺术. 2014(01)
[6]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初探——基于中日比较视角的考察[J]. 张松.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7]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戏曲艺术的保护与传承[J]. 安葵.  当代戏剧. 2006(05)



本文编号:3522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522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a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