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身份、表演场域与艺术形态的再造——广府南音《客途秋恨》四个演唱版本比较
发布时间:2022-01-06 08:07
《客途秋恨》是粤文化圈中广府南音的经典之作。本文采用比较音乐学原理及方法,通过比较杜焕、白驹荣、区均祥、张国荣四位不同时代人物演唱的版本,从表演主体与社会身份、表演场域与艺术风格、个人创造与音乐形态诸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不同表演主体在不同表演时空中观照不同审美背景的听众所诠释的《客途秋恨》里,揭示出四位不同表演主体因所处时代、人生经历和艺术身份的不同对个性化艺术思维和音乐行为形成的深刻影响,同时,对表演主体在不同表演场域与观众审美趣味的呼应交汇中所形成的不同表演风格、艺术再造及音乐形态的重塑与嬗变,给予了合理的社会阐释。并指出,《客途秋恨》作为粤文化圈的艺术经典,经不同时空中的粤语身份认同下的集体审美意识的文化锻造,充分证明了任何经典的艺术风格变迁和艺术形态再造,都是社会维持和个人创造的强大功能所致。
【文章来源】: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0,(02)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表演主体:从“我者”到“他者”
(一)地水瞽师:杜焕(5)
(二)粤剧佬倌(6):白驹荣
(三)南音传人:区均祥
(四)流行巨星:张国荣
二、《客途秋恨》四个演唱版本比较
(一)表演场域:不同时代的场馆变迁
1.杜焕:富隆茶楼唱地水
2.白驹荣:粤剧舞台塑莲仙
3.区均祥:民间乐社传南音
4.张国荣:香港红馆返传统
(二)音乐形态:不同艺术个性的表达
1.乐曲结构
2.唱词
3.润腔
4.拍和及乐器
结语
(一)表演主体的身份认同
(二)表演空间与艺术风格
( 三) 个人创造与音乐形态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
[1]广府南音的曲体分析与即唱教学设计[D]. 熊熠.广州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572086
【文章来源】: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0,(02)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表演主体:从“我者”到“他者”
(一)地水瞽师:杜焕(5)
(二)粤剧佬倌(6):白驹荣
(三)南音传人:区均祥
(四)流行巨星:张国荣
二、《客途秋恨》四个演唱版本比较
(一)表演场域:不同时代的场馆变迁
1.杜焕:富隆茶楼唱地水
2.白驹荣:粤剧舞台塑莲仙
3.区均祥:民间乐社传南音
4.张国荣:香港红馆返传统
(二)音乐形态:不同艺术个性的表达
1.乐曲结构
2.唱词
3.润腔
4.拍和及乐器
结语
(一)表演主体的身份认同
(二)表演空间与艺术风格
( 三) 个人创造与音乐形态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
[1]广府南音的曲体分析与即唱教学设计[D]. 熊熠.广州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572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572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