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国家级非遗青岛茂腔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2 20:46
  茂腔起源于山东民间,是较为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茂腔凭借其浓郁的地方风情、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厚的群众基础活跃于胶东半岛,被誉为“胶东之花”。茂腔的曲调朴实自然、委婉哀怨,唱腔绵软柔长、变化多端、起伏明显;茂腔的念白多采用胶东半岛的地方方言,在当地人听来亲切易懂,群众基础深厚。茂腔发展演变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本肘鼓”阶段、“冒肘鼓”阶段与“茂腔”阶段。从最初的男女演员同腔表演到现在的男女演员分角色表演,从一人说唱、撂地到二三人沿街乞讨表演,到戏班搭台演出,再到专业剧团镁光灯下酣畅淋漓的表演,茂腔走过了二百年历史。2006年,青岛茂腔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茂腔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活力,也为茂腔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本文拟建立在国内己有的相关研究基础上,运用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参与观察、访谈、文献、比较等方法对茂腔的流行地区进行实地田野考察。通过对青岛茂腔的社区概况、历史沿袭进行的梳理,了解生长于青岛的茂腔与青岛地域文化的关联性;重点阐述了青岛茂腔传承与发展中的传统师承、业余戏班、专业剧团三个环节,尝试绘制了茂腔代表性传承人谱...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1. 研究缘起
        2.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 研究框架
        2. 研究方法
二、青岛茂腔的概况
    (一) 茂腔生成的环境
        1. 自然环境
        2. 人文环境
    (二) 茂腔起源与传说
        1. “周姑子”起源说
        2. “老拐调”起源说
        3. “噢嗬罕”起源说
        4. “海冒子”起源说
    (三) 茂腔的演变与发展
        1. “齐剧”姑娘腔阶段
        2. 一人说唱阶段
        3. 撂地阶段
        4. 二小戏与三小戏阶段
        5. 七忙八不闲——戏班雏形阶段
    (四) 茂腔的艺术特点
        1. 语言特点
        2. 音乐特点
        3. 其他方面的特点
    (五) 茂腔的价值
三、茂腔的传统师承
    (一) 茂腔代表性传承人谱系
        1. 一代传承人
        2. 二代传承人
        3. 三代传承人
        4. 四代传承人
        5. 其他传承人
    (二) 茂腔的拜师仪式
    (三) 祖师信仰
    (四) 行帮习气
四、从戏班到剧团的传承与发展
    (一) 戏班的传承与发展
        1. “老满洲”的丁家班(1876年前后)
        2. 共和班(1917年前后)
        3. 顺和班(1920年前后)
        4. 同乐班(1944年前后)
        5. 宿家班(1940年前后)
        6. 李家班(1940年前后)
        7. 春和班(1910年前后)
    (二) 剧团的传承与发展
        1. 金光茂腔剧团
        2. 光明茂腔剧团
        3. 青岛茂腔剧团
        4. 乡村茂腔剧团
    (三) 青岛茂腔剧团的运营现状
        1. 剧团的组织管理
        2. 主要演员与编创人员
        3. 后生力量
五、青岛茂腔的困境与对策
    (一) 茂腔面临的生存困境
        1. 剧团演出成本高昂
        2. 资料保存不完整性
        3. 艺术传承面临断层
        4. 保护规划针对性弱
    (二) 茂腔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1. 强化基础研究
        2. 强化文化生态保护
        3. 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传承
        4. 多方协作互惠共赢,促进茂腔走进校园
六、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田野调查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41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741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e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