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果成的“李派”壮剧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1 04:40
当代音乐创作群体中,李果成是颇受学界关注的壮族作曲家之一,所创作的壮剧誉有“李派”壮剧之称。他的作品恰当好处的运用了西方作曲技法表现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立足于传统壮剧的基点上,创作了具有国际视野的作品。经他谱写的剧目在表现方式及表现内容上均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填补了壮剧音乐创作的诸多空白,为壮剧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从收集的众多资料综合比较而言,多是对于李果成个人生活经历及所获奖项的论述分析,对其音乐作品中文化语言层面则研究的不够深入,更几乎没有对于作品的创作技术性及表现意义的分析。因此,本课题追本溯源从李果成的个人成长经历,壮剧自身的发展过程以及所处社会环境为出发点,通过与作曲家李果成的多次访谈,以及多方收集相关资料为基础,对其生活经历、创作经历及作品中运用壮族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元素进行融合所获得成功的经历进行分析。以李果成音乐创作中的文化追求为切入点,结合其所创作的音乐语言,将作品按照不同时期进行梳理、分析、归纳、总结,了解作品中所反映的创作理念,思考成为“李派”壮剧音乐的历程。通过探寻李果成壮剧音乐创作中对传统壮剧的借鉴和创新,对现代作曲技巧的运用与发展,以及作为地方剧种能...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a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范围
三、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成果
(一)有关李果成生活经历的文献及书籍
(二)有关李果成所在壮剧团资料
(三)有关李果成所设计的音乐
四、研究方法
(一)民族音乐学方法与理论
(二)田野调查方法
(三)音乐形态分析方法
五、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当代壮剧作曲家音乐创作思想的理论意义
(二)促进中国当代壮剧音乐创作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第一章 李果成的艺术人生
一、萌芽——孕育与结缘(1940—1958)
(一)上林孕育
(二)桂师音缘
二、积累——探索与实践(1958—1966)
(一)大学深造
(二)故地重返
三、守望——坚守与展望(1966年—至今)
(一)坚守壮音
(二)创造新声
第二章 李果成与壮剧团的结缘
一、业余壮剧团向专业壮剧团的转型
(一)民间德保壮剧团的代表作《宝葫芦》
(二)民间田林壮剧团的代表作《百鸟衣》
二、专业壮剧团的成立标志李果成壮剧音乐创作的开始
小结
第三章 李果成壮剧音乐艺术实践
一、初期《酒醉英雄》音乐设计
(一)壮剧《酒醉英雄》概述
(二)壮剧《酒醉英雄》的音乐本体分析
(三)李果成初期壮剧音乐设计的特点
二、中期《歌王》音乐设计
(一)壮剧《歌王》概述
(二)壮剧《歌王》的音乐本体分析
(三)李果成中期壮剧音乐设计的特点
三、后期《马骨胡之梦》音乐设计
(一)壮剧《马骨胡之梦》概述
(二)壮剧《马骨胡之梦》的音乐本体分析
(三)李果成后期壮剧音乐设计的特点
第四章 李果成壮剧音乐的贡献
一、李果成壮剧程式的创新
(一)调性——南北路壮剧调性结合
(二)音乐伴奏——多样化乐器结合
(三)念白——桂柳方言的采用
(四)唱腔——新腔型的创造
(五)节奏——师公锣鼓节奏加入
二、李果成获得成功的原因
(一)广学博取的积累
(二)时代所提供的发展空间
(三)创作理念的转变
三、李果成壮剧的艺术地位及对壮剧艺术发展的影响
(一)戏剧最高奖项“文华奖”的获得者
(二)独具特色“李派”的创造者
四、对“李派”壮剧传承和发展提出的几点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田野图片与剧照
附录二:壮族作曲家李果成先生访谈录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759216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a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范围
三、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成果
(一)有关李果成生活经历的文献及书籍
(二)有关李果成所在壮剧团资料
(三)有关李果成所设计的音乐
四、研究方法
(一)民族音乐学方法与理论
(二)田野调查方法
(三)音乐形态分析方法
五、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当代壮剧作曲家音乐创作思想的理论意义
(二)促进中国当代壮剧音乐创作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第一章 李果成的艺术人生
一、萌芽——孕育与结缘(1940—1958)
(一)上林孕育
(二)桂师音缘
二、积累——探索与实践(1958—1966)
(一)大学深造
(二)故地重返
三、守望——坚守与展望(1966年—至今)
(一)坚守壮音
(二)创造新声
第二章 李果成与壮剧团的结缘
一、业余壮剧团向专业壮剧团的转型
(一)民间德保壮剧团的代表作《宝葫芦》
(二)民间田林壮剧团的代表作《百鸟衣》
二、专业壮剧团的成立标志李果成壮剧音乐创作的开始
小结
第三章 李果成壮剧音乐艺术实践
一、初期《酒醉英雄》音乐设计
(一)壮剧《酒醉英雄》概述
(二)壮剧《酒醉英雄》的音乐本体分析
(三)李果成初期壮剧音乐设计的特点
二、中期《歌王》音乐设计
(一)壮剧《歌王》概述
(二)壮剧《歌王》的音乐本体分析
(三)李果成中期壮剧音乐设计的特点
三、后期《马骨胡之梦》音乐设计
(一)壮剧《马骨胡之梦》概述
(二)壮剧《马骨胡之梦》的音乐本体分析
(三)李果成后期壮剧音乐设计的特点
第四章 李果成壮剧音乐的贡献
一、李果成壮剧程式的创新
(一)调性——南北路壮剧调性结合
(二)音乐伴奏——多样化乐器结合
(三)念白——桂柳方言的采用
(四)唱腔——新腔型的创造
(五)节奏——师公锣鼓节奏加入
二、李果成获得成功的原因
(一)广学博取的积累
(二)时代所提供的发展空间
(三)创作理念的转变
三、李果成壮剧的艺术地位及对壮剧艺术发展的影响
(一)戏剧最高奖项“文华奖”的获得者
(二)独具特色“李派”的创造者
四、对“李派”壮剧传承和发展提出的几点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田野图片与剧照
附录二:壮族作曲家李果成先生访谈录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759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759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