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咏叹调《这心灵的光》中情与声的花腔演绎

发布时间:2024-12-21 07:23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为西方声乐发展史上重要的阶段,以其对古典主义音乐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形成了多元的风格特点。社会不断变革中的欧洲造就了一大批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曲家。其中,具有“维也纳宫廷音乐家”之称的多尼采蒂,其创作不仅取材于浪漫主义时期文学作家作品,更擅用精巧的手笔描绘音乐人物的内心特点,并赋予其生动的形象,因此他的作品也更具浪漫主义气息。本文以多尼采蒂在维也纳为宫廷创作的第一部歌剧作品《夏莫尼的琳达》(《Linda di Chamounix》)为切入点,探悉作曲家运用丰富的音乐技法对于花腔咏叹调《这心灵的光》(《O luce di quest’anima》)所进行的创作技术及艺术处理。通过对作曲家创作特征的研究,与花腔演唱相结合,以声情并茂的花腔演唱技巧为侧重点,深切感知全剧统领人物情感主线的咏叹调对女主人公琳达勇敢、善良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了解作曲家自由、细致的情感表达和真挚、美好的人性追求。以上研究,对于梳理作曲家艺术特征、演绎浪漫主义时期歌剧人物形象、提高花腔女高音演唱技巧,并使作品的内涵与观众达成情感共鸣,具有深刻的意义。论文从以下二个章节对多尼采蒂的歌剧《夏莫尼的琳...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咏叹调《这心灵的光》的音乐分析
    第一节 多尼采蒂的创作印迹
    第二节 歌剧《夏莫尼的琳达》的剧情介绍
    第三节 咏叹调《这心灵的光》的曲式分析
第二章 咏叹调《这心灵的光》的戏剧内涵与演唱分析
    第一节 人物塑造
        一、音色调整
        二、神态变化
        三、肢体表达
    第二节 情与声的花腔诠释
        一、主题音乐的声情处理
        二、反复旋律的声情深化
        三、寓情于声的尾声演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本文编号:4018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4018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2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