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城镇化进程中秀山花灯传承群体组织方式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15:05

  本文关键词:城镇化进程中秀山花灯传承群体组织方式变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秀山花灯 传承方式 文化认同


【摘要】:秀山花灯作为一种活态文化,是与农耕社会紧密相关的"非遗"样式,一直都在不断发展变迁。它产生之初是一种驱邪纳吉的民间习俗活动,发展到今天,成为集歌舞表演和祭祀习俗为一体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文化变迁的结果。花灯会和花灯班作为表演秀山花灯的最主要群体,在当前城镇化背景下也在不断发生变迁。从血缘到地缘的变化进一步说明秀山花灯是秀山人民对秀山文化的地方认同和文化归属。
【作者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关键词】秀山花灯 传承方式 文化认同
【基金】: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维系与流变:城镇化进程中秀山花灯变迁研究”(CYS15210)研究成果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一、秀山花灯传承主体秀山花灯表演队伍称为“花灯班”,一个花灯班又称为一拨花灯。一般的花灯班由二旦二丑,两个掌灯,四个打锣鼓,两个接丝弦,一行十二个人组成。这只是基本队伍。办的活跃的花灯班远不止这点人数,他们不但有双倍以上的旦角、丑角,另有多个替补人员和年纪十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联波;;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秀山花灯[J];文艺争鸣;2007年11期

2 姚祖恩;绚丽的山花:秀山花灯二人转[J];中国民族;2005年11期

3 刘汪洋;;秀山花灯 穿越时空的戏曲[J];重庆与世界;2006年02期

4 刘天学;;秀山花灯祝贺调浅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杨群;石峰;于兴华;;论秀山花灯及其美育意义[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杨群;;美的绽放与衰亡——由丹纳看秀山花灯的兴衰[J];四川戏剧;2007年06期

7 杨群;;秀山花灯当代传承及其对社会美育建设的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8 袁联波;;秀山花灯的存在形式与传承机制[J];戏剧文学;2008年03期

9 安晖;肖科;;秀山花灯灯彩的品牌开发[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戚序;安晖;;秀山花灯灯彩特征分析及文化价值初探[J];知识经济;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祖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秀山花灯的传承与保护[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亭;符号与象征:秀山花灯[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洪非;独具民间信仰特色的秀山花灯仪式[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刘相琳 本报记者 孙文振;秀山花灯:老调新唱 传承堪忧[N];中国民族报;2013年

4 刘相琳;重庆秀山花灯面临传承断代之忧[N];西部时报;2013年

5 钟光全;秀山花灯的文化功能[N];中国艺术报;2005年

6 程仁清;秀山花灯——一朵绽开的山花[N];中国民族报;2003年

7 张安平;传承规律和发展方向[N];中国艺术报;2005年

8 刘济平;秀山花灯与土家民俗[N];中国艺术报;2005年

9 记者 何方;新年音乐会推出“加长版”[N];重庆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安晖;析“秀山花灯灯彩特色工艺品”保护性开发的可行性[D];重庆大学;2008年

2 杨丹;守护传统,,回归乡土——民族文化瑰宝:秀山花灯的传承、衍变与展望[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超;秀山花灯歌曲的音乐与演唱特征初探[D];西南大学;2013年

4 杨群;轻歌曼舞花灯戏,以美育人细无声[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94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594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3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