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梨园传遗韵——哈哈腔的起源与传承
本文关键词:燕赵梨园传遗韵——哈哈腔的起源与传承
更多相关文章: 哈哈腔 钞本 百本张 杂曲 清代乾隆 遗韵 燕赵 京剧表演艺术 戏曲学校 曲名
【摘要】:正哈哈腔,又称"喝喝腔"、"呵呵腔",流行于河北省的保定、沧州、衡水、廊坊、石家庄以及山东省的惠民、德州等地区。哈哈腔原是俗曲曲名。清代嘉庆年间,北京钞本《杂曲二十九种》所收《西厢记·游寺》和北京"百本张"钞本中均有该曲。哈哈腔约形成于明末清初,清代乾隆年间已经在京师和民间流行,清末民初达到鼎盛。其发展经历了民
【关键词】: 哈哈腔;钞本;百本张;杂曲;清代乾隆;遗韵;燕赵;京剧表演艺术;戏曲学校;曲名;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昭;;哈哈腔:一腔艰难 一腔希望[J];河北画报;2008年02期
2 郭晨曦;;哈哈腔[J];文化月刊;2012年03期
3 殷冲;;清苑哈哈腔[J];当代人;2013年01期
4 杨硕;;哈哈腔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大舞台;2010年10期
5 张天资;;清苑人的瑰宝——民间戏曲哈哈腔实地考察心得[J];大众文艺;2014年08期
6 保塞;;载歌载舞哈哈腔[J];乡音;2008年04期
7 廖红梅;;“哈哈腔”与“花腔”不同的艺术生命力论析[J];四川戏剧;2010年01期
8 郝兴月;;清苑哈哈腔,三百年传唱不衰的稀特剧种[J];乡音;2012年12期
9 于南;;四川扬琴德派唱腔中“哈哈腔”的艺术表现特色[J];四川戏剧;2009年05期
10 裘印昌;雨夜谈戏[J];大舞台;1997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本报记者 刘成群;清苑哈哈腔剧团:在困境中求生存[N];河北日报;2006年
2 记者 王煜;63人显真功亮绝活晋升中职[N];保定日报;2008年
3 陈英杰;外地果园当师傅 大棚里面种蘑菇[N];保定日报;2007年
4 郭英昆;一家剧团包打一个剧种的天下[N];保定日报;2006年
5 记者 刘虎 通讯员 晏超;顺平“庄户剧团”唱响农村文化新生活[N];保定日报;2008年
6 记者 刘寒凝;全市群众共享文化大餐[N];保定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庞革平 谢振华 整理;有温度,才有满意度[N];人民日报;2012年
8 王明浩;河北精彩大戏送基层[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芳;透过哈哈腔等地方戏曲的衰落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慕瑞;衡水中路哈哈腔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99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599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