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聘之对上党戏的革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22:07
本文关键词:郝聘之对上党戏的革新研究
【摘要】:上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是上党梆子和上党落子。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曾经涌现出许多的表演艺术家,郝聘之是这众多艺术家中的一位,而且她是集梆、落表演于一身的双栖艺术家。不仅如此,她对上党戏最大的贡献还表现在不断追求对上党戏的改革和创新上,她不但是一名出色的上党戏演员,还是上党戏的改革推动者。在其六十年的艺术道路上,她时时刻刻都在对上党戏改革进行探索。从声腔到表演,她都进行了创新,改变了上党戏原始的状态,,推动了上党戏的发展。郝聘之的成功革新可以为现代戏曲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立足于郝聘之的艺术生涯、表演特点、代表剧目以及时代背景等方面,探讨了郝聘之对上党戏改革的贡献。目的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郝聘之的艺术成就,同时了解上党戏在那个时期的发展状况,更主要的是从郝聘之的改革中获取经验,为现代的戏曲演员提供借鉴。本文主要论述了五个方面: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郝聘之的革新历程,分为成长、成熟、延续三个时期。这样做可以对郝聘之的改革有一个整体把握和一个清晰的脉络。 第二章主要论述郝聘之对上党戏的革新内容,从声腔和表演两个方面具体阐述,并分析了她两部改革成果。这一章里我具体细致地对郝聘之的创新进行了论述,同时结合她革新成功的作品,用举例子的方式对创新点进行论证,使文章更加丰富和可信。我还详细分析了两部剧作《三关排宴》和《十里店》,这两个作品不仅可以展示郝聘之的艺术特点,还集中展示了郝聘之的创新成果。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郝聘之改革意识的来源,从郝聘之的故乡潞城的戏曲文化,郝家的梨园文化,绛河剧团及她自身等方面寻找影响郝聘之改革意识的因素。 第四章主要论述了郝聘之改革对现代戏曲发展的启示,主要是站在演员的角度,通过郝聘之的成功为现代戏曲改革提供一些启示,为当代的戏曲演员提供可学习的对象。 文章全面地分析了郝聘之革新的内容,让人们看到了她对上党戏的贡献,还认识到她改革的方式并不是对传统的完全舍弃,而是通过新内容的增加促进了上党戏的发展。
【关键词】:郝聘之 上党戏 革新 来源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82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3
- 1 郝聘之戏曲革新历程13-19
- 1.1 革新的成长期13-15
- 1.2 革新的成熟期15-16
- 1.3 革新的延续期16-19
- 2 郝聘之对上党戏革新的内容19-37
- 2.1 声腔创新19-27
- 2.1.1 平直有度,委婉有余20-22
- 2.1.2 区分人物,以情入戏22-24
- 2.1.3 注重吐字,规范念白24-25
- 2.1.4 寻求多样,丰富叫板25-27
- 2.2 表演创新27-31
- 2.2.1 改变“卡通片”式的舞台造型27-29
- 2.2.2 运用丰富的表演技巧29-30
- 2.2.3 将生活劳作舞台化30-31
- 2.3 革新集成——郝聘之对赵树理剧作的成功演绎31-37
- 2.3.1 誉满九州的《三关排宴》32-34
- 2.3.2 命途多舛的《十里店》34-37
- 3 郝聘之改革意识来源37-47
- 3.1 潞城“戏曲之乡”的氛围37-39
- 3.2 郝氏梨园文化的熏陶39-41
- 3.3 绛河剧团改革的指引41-44
- 3.3.1 剧目的创新42-43
- 3.3.2 硬件的改革43
- 3.3.3 表演程式的丰富43
- 3.3.4 伴奏音乐的改革43-44
- 3.4 为戏而生的钟情44-47
- 3.4.1 为戏吃苦,值44-45
- 3.4.2 爱琢磨戏45-47
- 4 郝聘之改革对现代戏曲发展的启示47-51
- 4.1 改革创新是要义47-48
- 4.2 演员意识是关键48-49
- 4.3 改革有度是原则49-51
- 结语51-53
- 致谢53-55
- 参考文献55-57
- 附录57-58
- 附录 A57-58
- 附录 B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丹波;;浅析上党梆子的表演风格[J];黄河之声;2012年04期
2 姜家祥;谈“以字行腔”的运用[J];中国音乐;1982年02期
3 董维松;论润腔[J];中国音乐;2004年04期
4 王桂芹;冯光钰;;戏曲唱腔流派与“以演员为中心”体制[J];中国音乐;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柴国珍;山西戏曲剧种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91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691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