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二人转唱腔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23:16

  本文关键词:二人转唱腔形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二人转 唱腔结构 走唱类曲艺形式 联曲体 板式变化 音乐形态学


【摘要】:二人转是在东北地区广泛流传并且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属于载歌载舞的走唱类曲艺的一种。近年来,有关二人转的研究已明显转向对其现状、起源、非遗等方面的趋势,因此回归到音乐本体的研究就更具有现实意义。尤其二人转的唱腔结构形态独特且唱腔旋法极富个性,在音乐上很有研究价值。本文从音乐形态学(指根据音乐的形态即具体音乐作品的样式、结构、逻辑等来研究音乐的形式与内容诸关系的学科)出发,这门学科在19世纪中期逐步发展成为音乐分析,研究范围除曲式外,扩大到涉及音乐语言的各个方面。20世纪以来,音乐分析逐步趋向于对风格的分析与对内容的探讨,并加入有关美学方面的研究。本文借鉴音乐形态分析的方法,从二人转唱腔形态切入,分析其唱腔的旋律、节奏、结构、联缀方法及美学精神,从而寻找二人转唱腔独特的形态特征。并按照戏曲唱腔板式变化体、联曲体、综合体的分类标准对二人转唱腔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外部曲体结构两方面进行剖析,探讨二人转的唱腔结构形态特征是以联曲体为主导,且基本唱腔曲牌(以上、下两个乐句带甩腔或行腔为一番)兼具板式变化的一种综合性结构形态。本文的研究方法不仅为从事二人转音乐研究的人提供一些参考。而且对其他同属于走唱类曲艺形式的音乐研究具有借鉴价值,如二人台、莲花落、凤阳花鼓、车灯、采茶等等。
【关键词】:二人转 唱腔结构 走唱类曲艺形式 联曲体 板式变化 音乐形态学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82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9
  • 第一章 二人转唱腔分类概述9-14
  • 1、基本唱腔9-12
  • 2、辅助唱腔12
  • 3、专腔杂调12
  • 4、小帽小曲12-14
  • 第二章 曲牌唱腔的板式变化14-31
  • 1、同一曲牌形成不同的板式14-24
  • 1.1 曲牌【胡胡腔】的板式变化14-19
  • 1.2 主体曲牌【武嗨嗨】不同板式的比较19-22
  • 1.3 曲牌【抱板】与其唱腔连接22-24
  • 2、十六字板的唱法与功能24-31
  • 第三章 唱腔结构的扩展与紧缩31-38
  • 1、唱腔结构的扩展31-34
  • 2、唱腔结构的紧缩34-38
  • 第四章 曲牌唱腔的联缀38-43
  • 1、曲牌的联缀方法38-41
  • 2、唱腔中的移调、离调及转调41-43
  • 第五章 唱功与美学分析43-51
  • 1、唱功——味、字、句、板、调、劲43-48
  • 2、美学精神分析48-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3
  • 致谢53-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格蒙德·列瓦里,恩斯特·列威,李曦微;音乐形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J];中国音乐学;1987年01期

2 赵宋光;过板掏——音乐形态学札记之一[J];北方音乐;1988年01期

3 蒲亨建;原理与应用——中西方音乐形态学比较研究之一[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王博;;音乐形态学视野中的民歌本源性特征研究[J];民族音乐;2010年01期

5 沈洽;;描写音乐形态学之定位及其核心概念(上)[J];中国音乐学;2011年03期

6 肖雨卿;;关于中国音乐形态学的思考[J];肇庆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冉光彪;蒲亨建;;我国民族音乐形态学理论研究近况简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8 刘正维;;关于民族音乐形态学[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刘正维;;民族音乐形态学建设[J];中国音乐;2006年04期

10 施咏;;再谈“乐理究竟教什么”[J];中国音乐;200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苗苗;二人转唱腔形态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691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691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8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