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剧场话剧空间的拓展
发布时间:2017-08-22 14:35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小剧场话剧空间的拓展
【摘要】:纵观中国戏剧发展,戏剧家在新时期的探索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新时期戏剧观的大讨论过后,中国戏剧开始摆脱附庸论与工具论的阴影,开始了戏剧的自主时期。在随后的80年代,随着《绝对信号》释放出“信号”后,在中国大陆掀起了一场小剧场运动,中国话剧以新形势开始蓬勃发展,出现了高行健、林兆华、孟京辉、田沁鑫等一系列探路者,在话剧空间上开拓出诸多新方式。 本文第一章首先对新时期话剧与话剧空间进行了回顾,阐明话剧探索的外因与内因,并且对话剧空间演变过程与新时期话剧初期探索进行了梳理与介绍。第二章着重围绕新时期三位戏剧家林兆华、孟京辉、田沁鑫对话剧空间的构建。以拓展、分割、并置等形式加以重塑戏剧空间,糅合戏曲化、电影化的舞台形式。第三章以三位戏剧家在空间探索上差异化比较作为主要研究范畴,并列举作品展开分析。第四章主要深入新时期空间探索的思考,,从其意义,以及对话剧在新时期后期的拓展方向。 笔者以戏剧导演在新时期的戏剧作品为例,对三位戏剧家在话剧空间上的创作进行了一些分析和归纳,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和深入,明确话剧空间探索的重要意义,力图开阔话剧创作视野,为深入话剧空间设计及戏剧理论研究与创作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新时期 小剧场戏剧 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8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1
- 1. 新时期话剧的现状与概念9-10
- 2. 话剧的无奈和突破10-11
- 第一章 话剧空间综述与新时期话剧11-14
- 1.1 话剧空间的演变11-12
- 1.1.1 西方话剧空间的演变11-12
- 1.1.2 中国戏曲空间的展现12
- 1.2 新时期话剧空间的探索与创新12-14
- 第二章 新时期小剧场话剧空间的构建14-18
- 2.1 对第四堵墙的探索14-15
- 2.1.1 对第四堵墙的思考与突破14
- 2.1.2 《绝对信号》的舞台空间探索14-15
- 2.2 流动话剧空间的构建15-17
- 2.2.1 空间的拼贴16
- 2.2.2 空间内的流动16-17
- 2.3 心理空间的剖析表达17-18
- 第三章 新时期小剧场戏剧观与演的戏剧空间探索18-24
- 3.1 空间的划分与并置18-20
- 3.2 共享空间的建立20-21
- 3.3 空间的“剪辑”21-24
- 第四章 对新时期小剧场话剧空间探索的思考24-27
- 4.1 新时期小剧场话剧空间探索的意义24-25
- 4.1.1 探索的意义24-25
- 4.1.2 探索的失落25
- 4.2 拓展后的拓展25-27
- 结语27-28
- 注释28-29
- 参考文献29-31
- 致谢31-32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3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洋;陈杨;;小剧场戏剧概念阐释[J];电影文学;2008年12期
2 阮维仁;话剧《母亲的歌》的空间处理介绍[J];上海戏剧;1983年02期
3 王贵;戏剧·向前看[J];戏剧报;1987年03期
4 蔡体良;;舞台空间的开拓与创造 中国舞台美术30年[J];中国戏剧;2008年11期
5 周星;中国话剧20年变化的价值分析[J];戏剧文学;1999年11期
6 薛沐;;“第四堵墙”及其他——布莱希特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戏剧艺术;1982年03期
7 胡妙胜;;活动与光的戏剧——关于约瑟夫·斯沃博达的舞台设计[J];戏剧艺术;1982年03期
8 徐晓钟;“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创造性格[J];戏剧艺术;1994年01期
9 宫宝荣;小剧场运动之滥觞——安托万及其“自由剧团”[J];戏剧艺术;1998年02期
10 吴保和;90年代中国小剧场戏剧的形态[J];戏剧艺术;2001年06期
本文编号:719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719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