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蔡曙鹏博士编创华族戏剧的实践及启示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蔡曙鹏博士编创华族戏剧的实践及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新加坡华人 岛夷志略 诸蕃志 基斯 威尔 马来 博士学位 南宁市粤剧团 江苏省锡剧团 老鼠嫁女
【摘要】:正唐宋时期,新加坡已与中国发生人员、贸易往来。当地曾出土宋真宗、仁宗年间的铜钱与瓷片,《诸蕃志》《南洋测蠡》乃至《马来纪年》《岛夷志略》等文献也有诸多记载。鸦片战争以后大批华工出洋,促成了中国戏曲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1在东南亚的发展和繁荣。最早记录新加坡华人戏曲的文献是1842年1月19日美国远征探险队的司令官威尔基斯舰长一行在码头登岸时所见华人的游行神会。根据新加坡学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 新加坡华人;岛夷志略;诸蕃志;基斯;威尔;马来;博士学位;南宁市粤剧团;江苏省锡剧团;老鼠嫁女;
【基金】:广州市哲学社科十二五规划项目《岭南戏曲海内外传播影响及发展研究》(15Y22) 广东高校创新强校工程特色创新项目“艺术中国的家土构建:岭南戏剧生成发展研究”(2014WTSCX015)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J811
【正文快照】: 唐宋时期,新加坡已与中国发生人员、贸易往来。当地曾出土宋真宗、仁宗年间的铜钱与瓷片,《诸蕃志》《南洋测蠡》乃至《马来纪年》《岛夷志略》等文献也有诸多记载。鸦片战争以后大批华工出洋,促成了中国戏曲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1在东南亚的发展和繁荣。最早记录新加坡华人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元瑾;;是历史巧合抑或是互动模式?——中国两次社会变革与新加坡华人的回应[J];世界民族;2009年03期
2 郭惠芬;;从文学视角看当代新加坡华人的文化与社会变迁[J];世界民族;2010年01期
3 李朋飞;;殖民时期新加坡华人慈善事业探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4 陈晓蓉;;二战前新加坡华人基督教教育探析[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3年02期
5 冯成豹;;新加坡的华语推广运动[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6 陈寿仁;;近三十年新加坡华人社会结构及其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摘要)[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89年04期
7 一木;;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的若干特点[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89年01期
8 沈立新;新加坡牛车水的历史变迁[J];八桂侨史;1992年03期
9 小项;;《新加坡华人今昔》将在新问世[J];国际人才交流;1993年11期
10 黄松赞;;论战后新加坡华人自立求存的新道路[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庄幸乐;;新加坡华人庆清明[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2 李金生;;新加坡闽人的谱牒与族史:文献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利用[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郭玉聪;王黎晨;;新加坡华人新移民与华族的冲突与融合[A];21世纪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天锡;;闽籍新加坡华人的传统节日活动窥探[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5 李一平;;新加坡的现代化与文化转型[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勇;;从族谱看新加坡福建人社群变迁[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赵彦;;新加坡华人青年婚姻家庭状况调查与分析[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黄怀;市领导会见新加坡驻厦总领事[N];厦门日报;2011年
2 钟雁明;广东与新加坡经贸成果具先导示范作用[N];国际商报;2006年
3 郭海方;史济春会见新加坡客人[N];河南日报;2007年
4 杜亚雄;多元的新加坡传统音乐[N];音乐周报;2006年
5 李小博;选美国,不如选新加坡[N];医药经济报;2009年
6 时报记者 张伟伟 叶媛媛;“努力开创新加坡福建经贸往来新纪元”[N];福建工商时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龙镇 通讯员 贾煊 蒋淑君;新加坡科技代表团智汇佛山[N];广东科技报;2012年
8 本报赴新加坡特派记者 王慧;新加坡 制度“管”出国家新形象[N];人民日报;2012年
9 南方日报评论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市长班”学员 周虎城;新加坡社会组织的仪轨建设[N];南方日报;2013年
10 记者 周洋 通讯员 史永洁;新加坡,,一座值得开掘的“富矿”[N];淮安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汪鲸;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暨南大学;2011年
2 张钟鑫;新加坡华人基督教研究(1819-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潘家福;新加坡华社的多语现象与语言接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蓉;新加坡引领社会思潮的经验性做法及其借鉴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林琳;当代新加坡华人宗教信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白叶;社会变迁与新加坡华人宗乡社团之演变[D];厦门大学;2007年
4 曹韶玮;新加坡社区管理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5 贾冉冉;新加坡的社会变迁与福建会馆文化教育功能之演变[D];厦门大学;2009年
6 姜丽萍;新加坡华语运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师雯;新加坡权威主义体制及其政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8 郭晓端;冷战后美国的新加坡战略分析(1990—2010)[D];外交学院;2011年
9 刘建文;论软国力建设对新加坡现代化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梁霞;新加坡独立前温州华侨群体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63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763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