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歌剧实践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
本文关键词:中国民族歌剧实践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
【摘要】:在声乐的发展史上,民族歌剧的起源占据着重要的一部分,这种从西方引进的艺术形态给中国歌剧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经了不同时期,逐渐形成了中国歌剧的民族审美意识。中国的声乐教学随着歌剧的创作表演不断发展,其中涉及的剧本文学、歌曲演唱、歌剧表演等都对中国声乐教学起到了积极影响。目前,高校对于民族歌剧的教育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导致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将结合民族歌剧的特点,阐述民族歌剧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作用,探讨如何结合民族歌剧创造良好的民族声乐教学课程。
【作者单位】: 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学音乐学校;
【关键词】: 中国民族歌剧 实践 高校民族声乐 教学
【分类号】:J822
【正文快照】: 1.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高校扩招使更多学生报考艺术专业,导致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学生的声乐功底并不扎实,只是为应付考试报读短期培训班恶补声乐知识,很容易对所表演歌曲不知其意。再者,教师在教学时只注重演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汪浩;;论民族歌剧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5年08期
2 史玉学;;民族声乐教学与歌剧表演艺术的链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0期
3 夏蒇;;论世界民族音乐在高校声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大家;2010年20期
4 李雯;;浅析中国民族声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发展[J];考试周刊;2010年3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婷;中国民族唱法的定位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湘林;;高校声乐歌剧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J];艺海;2016年04期
2 沈德鹏;;中国民族歌剧实践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J];音乐生活;2016年04期
3 于君;;民族声乐教学与歌剧表演艺术的连接[J];黄河之声;2016年03期
4 黄勇强;;声乐教学中歌剧表演训练的重要价值[J];音乐时空;2015年19期
5 杨为强;;民族声乐教学和歌剧表演的自然衔接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5年10期
6 红霞;;高校民族声乐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7 唐科学;;声乐教学中歌剧表演训练的重要价值[J];大众文艺;2015年12期
8 贾娟娟;;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个性与特色[J];戏剧之家;2014年18期
9 张曼;;师范类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艺术教育;2014年08期
10 刘铮;;试议声乐艺术与歌剧艺术审美比较[J];音乐大观;2014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颖;;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2 朱雁;;戏曲艺术对民族歌剧表演的影响[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张刚;;歌剧表演的情感传递[J];当代戏剧;2009年06期
4 周进华;;谈歌剧表演与歌剧艺术[J];艺术教育;2008年11期
5 李艳慧;;歌剧声乐的审美特征[J];四川戏剧;2006年06期
6 郭建民,赵世兰;论中国民族歌剧“戏歌综合”理论的美学特征[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米蕾拉·弗莱尼,李国庆;论声乐和歌剧表演艺术[J];人民音乐;2003年11期
8 郭建民;20世纪20-60年代的中国歌剧表演艺术[J];音乐研究;2002年01期
9 许讲真;民族声乐50年的辉煌历程[J];中国音乐;200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改立;20世纪以来民族声乐对戏曲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2 田威;关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果;21世纪中国民族唱法的发展现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司亚娟;“民族唱法”与原生态唱法辩证关系之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荆晶;从审美文化的视角透视当下中国民族声乐的现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阔;关于中国民族声乐风格特征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灵萍;从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看中国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赵洪艳;对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畅;论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传承[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暄;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斌;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与思考[J];四川戏剧;2005年02期
2 刘爱珍;;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艺术百家;2008年S1期
3 刘爱珍;;中国民族歌剧发展方向的回顾与思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陈芳;;刍议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2期
5 张振江;;浅析中国民族歌剧的艺术特点[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6 唐红英;;对中国民族歌剧历史和发展的思考[J];大舞台;2011年11期
7 郭克俭;;“民族歌剧”名实及其他[J];歌唱艺术;2012年12期
8 赵怡轩;;一切技巧为戏剧服务——也谈“民族歌剧”的是与非[J];歌唱艺术;2012年12期
9 智艳;;“民族歌剧”概念和本体形态特征浅论[J];歌唱艺术;2012年12期
10 孙慧双;发展民族歌剧之我见[J];人民音乐;199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刊;;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出大型原创民族歌剧《苏武》[A];中国演员:2013年第5期 总第35期[C];2013年
2 包钢;;彝剧表演艺术应当走新路[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新龙;再攀民族歌剧新高峰[N];湖北日报;2011年
2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杨明明;中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探悉[N];音乐生活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梁若冰 本报通讯员 杨烁;繁荣民族歌剧的责任与坚守[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郑长宁 实习生 张涵;民族歌剧振兴之路如何走?[N];天津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张海君;《悲怆的黎明》中国民族歌剧新尝试[N];中国艺术报;2001年
6 彭宽;《木雕的传说》:为民族歌剧增添新风景[N];中国艺术报;2007年
7 赣文;聚焦民族歌剧 专家热议《回家》[N];中国文化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魏劲松 实习生 柳洁;彰显经典魅力 焕发崭新生机[N];经济日报;2010年
9 王祖皆;民族歌剧的强大生命力[N];文艺报;2011年
10 魏银久;建立有效机制促进民族歌剧舞剧发展[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蓓;中国民族歌剧的历史发展概述与现状反思[D];厦门大学;2009年
2 张谊婷;试论中国戏曲元素在中国民族歌剧中的移植生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爱珍;中国民族歌剧发展方向探析[D];河南大学;2008年
4 吴静;论戏曲艺术对民族歌剧发展的作用[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5 边疆;中国民族歌剧女性形象塑造之唱腔演进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杨辉;从歌剧《木兰诗篇》窥探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D];山西大学;2014年
7 田福颖;论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主要唱段的演唱处理[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8 林勇;山东省立剧院在中国民族歌剧探索中的实践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9 陈琦;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女高音咏叹调主要唱段的音乐特征与演唱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杨睿;《胜利时再闻花儿香》演唱解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85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785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