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之恒表导演理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潘之恒表导演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戏曲 潘之恒 演习三部曲 通式 表演理论 导演理论
【摘要】: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的产生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经发展到300多个剧种,剧目更是难计其数。世界上把中国戏曲和印度梵剧、希腊悲剧并称为三大古老的戏剧。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它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在明代,由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戏曲也蓬勃发展起来。以潘之恒为代表的戏曲剧作家、评论家的出现,给后世的戏曲表演、导演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 由于潘之恒生活在明代,那个时期人们还没有在戏曲表演、导演方面创作出特定的理论体系,所以潘之恒当时只是简记录演出和排演情况,没有具体的理论文本,潘之恒的作品主要是记录家班演出和演员表演风格。本文通过对潘之恒的著作《鸾啸小品》和《亘史》的研究,搜集、整理古代戏曲家和现当代戏剧评论家对潘之恒表演理论、导演理论艺术成就的评析,从而系统的整理出潘之恒表演、导演理论的具体内涵,和对后世剧作的理论影响。 文章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是对潘之恒戏曲表演理论、导演理论进行全面的概述。笔者首先会从戏曲表演整体论、戏曲表演形神论和戏曲表演风格论对潘之恒表演理论做系统全面分析,其次,笔者会从导演与剧本、导演的二度创作和导演的教师作用对潘之恒导演理论做系统全面分析;第二章是整理分析潘之恒戏曲表演理论、导演理论对明代戏曲的影响。笔者从潘之恒与明代理论家的相互影响(如:汤显祖),还有对当时演员演出积累丰富的史料价值来具体阐述;第三章整理分析出潘之恒戏曲表演、导演理论对清代戏曲的影响。笔者在本章中把明代的潘之恒与清代的李渔进行理论对比,分析出清代李渔在明代潘之恒戏曲理论研究上还存在那些继承和发展。第四章主要评价潘之恒表导演理论,分别从艺术创新和学者的总体评价进行阐述。最后一章是结语。
【关键词】:戏曲 潘之恒 演习三部曲 通式 表演理论 导演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81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0
- 第一章 潘之恒表导演理论概述10-22
- 第一节 潘之恒表演理论分析10-16
- 第二节 潘之恒导演理论分析16-22
- 第二章 潘之恒表导演理论对明代戏曲的影响22-33
- 第一节 潘之恒与明代理论家的相互影响23-26
- 第二节 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价值26-30
- 第三节 潘之恒表导演理论在明代的艺术价值30-33
- 第三章 潘之恒表导演理论对清代戏曲的影响33-41
- 第一节 潘之恒理论与李渔导演理论异同33-37
- 第二节 潘之恒理论与李渔表演理论的异同37-41
- 第四章 潘之恒表导演理论评价41-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秋婵;;潘之恒与汤显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吕菲;;晚明名士潘之恒的女性审美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李玉栓;;潘之恒结社考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张秋婵;;潘之恒与公安派[J];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韩结根;明代的新安商人与戏剧[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01期
6 朱万曙;明代戏曲评点的形成与发展[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俞为民;论明代戏曲的文人化特征(上)[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俞为民;论明代戏曲的文人化特征(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韩结根;《亘史》与“两拍”——“两拍”蓝本考之一[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赵庆元,刘和文;简论李贽对晚明皖南戏曲家的影响[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英;明代南京剧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秋婵;潘之恒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侯小琴;明代戏曲创作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朱秋娟;李渔家班与李渔戏曲创作、戏曲理论间的互动[D];扬州大学;2006年
3 郭强;晚明南京戏曲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884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788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