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说唱伎艺的互为渗透
本文关键词:宋代说唱伎艺的互为渗透
【摘要】:宋代除歌舞、百戏外,各种说唱伎艺应运而生,主要包括演唱伎艺和说话艺术。演唱伎艺的门类有嘌唱、唱赚、鼓子词、诸宫调、大曲等,说话艺术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宋代说话艺人队伍的组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一是女性参与说话艺人的表演,既反映了当时伎艺传播环境的宽松,又为话本多层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市井细民的广泛参与,活跃并丰富了说话伎艺的传播市场;三是文人参与其中,提升了民间艺术的文化品位;四是说话艺术的勃兴,说话内容的丰富多彩。说话艺人所编创的大量故事为戏剧的搬演提供了素材,而戏剧中的一些手段也被说话艺人吸收、借鉴到表演中,两者之间的互为渗透,犹如催化剂一般,刺激着戏曲的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宋代 说唱伎艺 互为渗透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早期戏曲生成史论”(11FZW004)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809.2
【正文快照】: 一、宋代说唱艺术的繁荣景象宋代的都城,不仅是政治、经济的中心,也是各类艺术的汇聚之地,除歌舞、百戏之外,各种说唱伎艺也应运而生。据《东京梦华录》载:“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张廷叟,《孟子书》。主张小唱: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诚其角者。嘌唱弟子:张七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春林;;宋高宗南渡后的政治取向——基于建炎年间几起冤案的分析[J];北方论丛;2012年01期
2 杜艳艳;;试论古代都城的精神娱乐消费变迁——以北魏洛阳、唐朝长安、宋代开封及杭州为例[J];沧桑;2006年04期
3 刘晓燕;董向红;;浅析中国民间信仰功利性的原因[J];沧桑;2011年01期
4 谢晓春;;敦煌蒙书编撰的平民化倾向及其价值体现[J];敦煌研究;2007年06期
5 张明华;;王明清著述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余小满;;宋代城市的防疫制度[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7 张劲松;;文化合模的想象与规训——冯燕故事在宋代的叙述与传播[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熊鸣琴;;党争视野下的《曾布日录》[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韩少楠;;试论音乐要素对《水浒传》情节的推动[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06期
10 [k虹;[k煃樭;;吴梦窗杭京十年幕主及游历事迹考[J];词学;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杨高凡;宋代明堂礼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汤江浩;北宋临川王氏家族及文学考论:以王安石为中心[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周祝伟;7—10世纪钱塘江下游地区开发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彭茵;元末江南文人风尚与文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慧禾;古代杭州小说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郭峰;当代中国艺术市场及其互联网经营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8 韩启超;音乐在戏曲继替变革中的作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9 张文飞;洪迈《夷坚志》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宋秋敏;“流行歌曲”视角下的唐宋词[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霏;论宋代节序诗词中的饮食文化内涵[D];江南大学;2010年
2 张凤阁;宋代城市环境卫生初探[D];河南大学;2011年
3 毛妍妍;“词”辅助下的园林场所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宋香川;宋代城市的政府救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宁静;《荆楚岁时记》中的巫鬼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刘若涵;唐宋春季岁时节日民俗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周旭;毛滂年谱新编[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妍;民间剪纸的民俗意蕴及传承保护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劲;从更化到绍述——宋哲宗朝的时代与政治[D];暨南大学;2001年
10 周焕卿;《王荆文公诗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兴勤;;论魏晋至五代各类伎艺的发展与传播的新变——中国古代戏曲传播史论之十一[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于天池;李书;;宋代说唱伎艺的音韵问题[J];文艺研究;2008年11期
3 赵兴勤;;论魏晋至五代伎艺传播的主要特征及认识价值——戏曲生成史论之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潘建国;唐表演伎艺“讹语影带”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5 范红霞;;两宋时期说唱伎艺的主要特征及其历史定位[J];音乐创作;2013年12期
6 曹聚仁;京瓦伎艺[J];上海戏剧;2004年Z1期
7 李晓晖;;宋代“说话”伎艺人分类考辨[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韩连枝;;浅谈北宋时期的“说话”伎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张莉;;从“俳优小说”看“说话”伎艺的初步形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厉震林;;中国史学中的女性优伶伎艺描述[J];新余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从芳;宋代伎艺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林奕锋;数十载的人世游[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11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811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