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昆曲《琵琶记》折子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10:33

  本文关键词:昆曲《琵琶记》折子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昆曲 《琵琶记》 折子戏 戏曲选本 表演艺术


【摘要】:自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昆曲一直备受世人关注,无论是学者研究还是舞台演出,都显现出了复苏和繁盛的态势。《琵琶记》是中国戏曲的经典名作,问世以来一直盛演不衰。昆曲诞生后,《琵琶记》曾被魏良辅推崇为昆曲演员的入门必学剧目,直到今天的昆曲舞台,《琵琶记》的折子戏也一直盛演不衰。某种意义上讲,《琵琶记》的演出史就是昆曲的产生、发展、衰落、复苏的历史,而占据《琵琶记》演出很大比重的折子戏的演出则在某种程度上见证着昆曲发展史,堪称昆曲发展史的缩影。 本文分三章,分别从《琵琶记》演出简史、《琵琶记》折子戏的艺术研究以及乾嘉以来《琵琶记》折子戏的演变以及对其他剧种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演出简史方面主要通过文人诗词、评论、随笔等史料窥探《琵琶记》在当时的搬演情况,并从戏曲选本的角度考察《琵琶记》折子(单曲套曲)在各选本中的收录情况,,进而对其在明清两代在各选本中收录规律以及流传情况进行总结。折子戏的艺术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情境、行当和看点三个方面:情境方面主要考察其戏剧情境的特殊性以及演变为折子戏的潜在戏剧性;行当方面则主要考察《琵琶记》中主要角色的行当设定、演变及背后因由;看点则从戏曲演员的“唱”、“念”、“做”、“打”入手,对流传已久的《琵琶记》折子戏的看点进行分析和考察。传承和演变部分主要以折子戏《书馆》为个案,对现藏于上海图书馆的《昆弋身段谱》与当今舞台的表演从艺人师从、曲文、服装以及身段情况做细致的梳理与比较,对《琵琶记》折子戏的沿承与变异进行个案分析。对其他剧种的影响则以越剧为例,通过曲辞的对比,考察《琵琶记》折子戏在越剧中的变形留存。
【关键词】:昆曲 《琵琶记》 折子戏 戏曲选本 表演艺术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82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绪论10-12
  • 第一章 《琵琶记》的演出接受与《琵琶记》折子戏12-19
  • 第一节 早期的赵贞女故事与《琵琶记》的成型12-13
  • 第二节 《琵琶记》演出接受概说13-19
  • 第二章 戏曲文本中的《琵琶记》折子戏19-35
  • 第一节 从戏曲选本看《琵琶记》折子戏19-29
  • 第二节 从身段谱看《琵琶记》的流传和沿承29-32
  • 第三节 从曲谱看《琵琶记》折子戏的流传和沿承32-35
  • 第三章 《琵琶记》折子戏的艺术研究35-46
  • 第一节 《琵琶记》折子戏的情境研究35-40
  • 第二节 《琵琶记》折子戏的行当设置与演变40-43
  • 第三节 《琵琶记》折子戏的看点研究43-46
  • 第四章 《琵琶记》折子戏的自身演变以及与其他折子戏的关系46-61
  • 第一节 乾嘉以来昆曲《琵琶记》折子戏的继承与演变46-55
  • 一《书馆》一折的师承46-49
  • 二《书馆》一折的具体演变情况49-55
  • 第二节 昆曲《琵琶记》折子戏对越剧《琵琶记》的影响55-61
  • 结语61-62
  • 参考书目62-65
  • 作者在校期间发表论文65-67
  • 致谢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为民;;南戏《琵琶记》在近代地方戏中的流传[J];古典文献研究;2002年00期

2 李慧;;《礼节传簿》:考察明代折子戏演出之重要史料[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蒋山;;《乐府红珊》叙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王良成;;明清时期的《琵琶记》接受[J];文化艺术研究;2010年01期

5 顾聆森;;论昆山腔[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刘叙武;刘峗;;从南戏《赵贞女蔡二郎》到传奇《琵琶记》[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徐扶明;折子戏简论[J];戏曲艺术;1989年02期

8 蒋中崎;从演“戏”到唱“曲”──略论中国古典戏曲的嬗变特征[J];艺术百家;2000年04期

9 胡亚娟;;昆曲表演“乾嘉传统”形成期的文人功绩——以《审音鉴古录》和《缀白裘》中的《琵琶记》选出为例[J];艺术百家;2008年04期

10 李晓;昆剧表演艺术的“乾嘉传统”及其传承[J];艺术百家;1997年04期



本文编号:819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819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a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