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河南濒危曲种声腔发展的特点
发布时间:2017-09-10 23:38
本文关键词:试论河南濒危曲种声腔发展的特点
【摘要】:河南省的很多曲种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大量传统曲目流失,艺人数目骤减,后备力量缺乏,几乎到了"人亡艺绝"的境地。近年来,国家开始通过"非物质遗产"等模式对濒危曲艺进行保护。声腔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戏曲和曲艺)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迫切需要整理发掘,以期在新的时代得到良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 洛阳理工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
【关键词】: 河南 濒危曲种 声腔发展
【基金】: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5BB016)
【分类号】:J617
【正文快照】: 我国的说唱艺术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说唱音乐雏形——《荀子·成相篇》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1],而早期的俳优和稗官小说也都是具有曲艺艺术特点的艺术形式。唐宋以后,中国曲艺艺术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态势,曲种不断增多,如唐代的变文,宋朝的鼓子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冬梅;;曲艺艺术之洪山调概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冬梅;;试论河南濒危曲种声腔发展的特点[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邱雅洲;;无可奈何花落去——走近“洪山调”[J];经济师;2009年08期
2 杨冬梅;;洪山调初探[J];中国音乐;2008年03期
3 吴佳文;;远去的绝响 沉郁苍凉——访洪山调艺人马九信[J];四川戏剧;2008年02期
,本文编号:827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827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