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调剧种的形成探源
本文关键词:大平调剧种的形成探源
【摘要】:2006年,河南地方戏曲大平调剧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剧种是一个小范围的文化艺术表演形式,因此对该剧种的理论研究较少,希望此文能够丰富大平调的理论研究。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大平调 历史考察 音乐考察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河南地方戏曲大平调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独具风格的稀有剧种,因其“调高”稍低于高调(豫剧)而得名,又因其击节的乐器是用独枣木做成的大梆子,亦名“大梆戏”、“大油梆”。是流行于河南北部、鲁西南、冀南地区的地方戏种。一、大平调剧种形成的历史考察大平调剧种,就其形成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吴丽;;滑县大平调生存现状之调查[J];歌海;2009年04期
2 张富春;张梦雪;;豫北大平调历史沿革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王亚兵;;浚县大平调 不应没落的艺术瑰宝[J];中国戏剧;2012年08期
4 张雁;;鲁西南大平调的发展与传承[J];名作欣赏;2013年23期
5 帛言;大平调《包公碑》来京演出[J];戏曲艺术;1983年04期
6 李松;;大平调发展研究[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年02期
7 曲六乙;不同凡响的河南大平调[J];人民戏剧;1982年03期
8 闻宗;;艰苦创业 勤俭办团——河南省滑县大平调剧团增收节支的经验[J];财政;1982年08期
9 牛艳霞;;论大平调的唱腔特点与表演风格[J];戏剧丛刊;2013年05期
10 李美丽;;谈鲁西南剧种之大平调[J];名作欣赏;2013年2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本报记者 刘云鹏;让北京城沸腾的大平调[N];安阳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左丽慧;大平调笑对荣辱坚毅行[N];郑州日报;2006年
3 记者 尚玮民邋见习记者 于含波 实习生 仇洁;张相彬:今生难舍大平调[N];河南科技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代娟 通讯员 李建彬;梨园奇葩大平调[N];新乡日报;2012年
5 ;浚县大平调:从草根状到被保护[N];河南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尚玮民;大平调:数百年积淀的醇香[N];河南科技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王海玲;黄河故道的奇葩[N];新乡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苏迅;跻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滑县戏”[N];安阳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明慧;河南大平调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2 王丽萍;河南大平调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直爱妩;河南大平调艺术特色初探[D];河南大学;2007年
4 葛芳香;菏泽大平调艺术特色及其演唱探析[D];上海大学;2014年
5 雷凤伟;菏泽地区大平调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02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902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