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梅戏班社的演出形态
发布时间:2017-10-03 23:08
本文关键词:论黄梅戏班社的演出形态
【摘要】:黄梅戏的母体是民间的山歌、采茶歌、凤阳花鼓调等民间曲调,它最初采取的是单人或二人、三人的演出形式,后经过业余班社、季节性班社、半职业性班社、职业性班社四个阶段逐渐形成了班社的商演模式,班社的演出模式促使黄梅戏从文本到舞台逐渐成熟,并由民间走向都市,是黄梅戏大众化、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演出形态。
【作者单位】: 安庆师范学院黄梅剧艺术学院;
【关键词】: 黄梅戏 班社 发展 特点
【基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皖江文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黄梅戏演出模式研究”(SK2014A05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黄梅戏是由聚集在长江中下游一代,以采茶、打渔为生的劳动民众,在茶歌小调的基础上结合了当地的地方方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演唱形式,形成时间大约在清朝乾隆末期到光绪年间。黄梅戏从发展到壮大的历程中,班社的演出形式起了重要作用,有诗云:“一句清风飘四海,山野美韵欢传,
本文编号:9672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967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