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清音“哈哈腔”与美声“花腔”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四川清音“哈哈腔”与美声“花腔”比较研究
【摘要】: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四川清音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重要的支脉,在中国戏曲史、巴蜀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它是巴蜀地区最主要的曲艺音乐形式之一,曾经一度风靡整个巴蜀。其中的“哈哈腔”是四川清音中最具代表性的唱腔。其演唱效果与意大利美声中的“花腔”极其相似,故有中国“花腔”之称。本文从此出发,对“哈哈腔”和“花腔”进行比较研究。探索着四川清音与意大利美声在技法与审美功能上的交融点和背后的文化差异,以及四川清音中的“哈哈腔”与意大利美声中的“花腔”的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呼吸比较、发声方式比较、共鸣比较、语言比较、作用比较以及文化差异比较等多个方面,对这两种唱腔进行对比探究,肯定“哈哈腔”和“花腔”的相似性,明确两者的差异性。同时,本文浅显的梳理了四川清音的发展历史,以及其最具特点的声音唱腔;简单的概括了意大利美声中“花腔”的艺术魅力。通过对“四川清音”和“花腔”的比较研究,本文延伸出对四川清音传承的一些想法。当今中国民族音乐的大趋势,正是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作为四川人,更应该从保护,传承本土传统音乐文化出发,用自己的方式来维护和保存四川清音这种珍贵的传统艺术,为四川清音传承久远作绵薄的努力。
【关键词】:哈哈腔 花腔 比较 四川清音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17.9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2
- 第1章 四川清音与“哈哈腔”12-15
- 1.1 四川清音概述12-13
- 1.2 清音中的“哈哈腔”13-14
- 1.3 “哈哈腔”的演唱风格特点14-15
- 第2章 意大利美声与“花腔”15-17
- 2.1 美声唱法的概述15
- 2.2 美声中的“花腔”15-16
- 2.3 “花腔”的演唱风格特点16-17
- 第3章 “哈哈腔”唱法与“花腔”唱法的比较17-25
- 3.1 呼吸比较17-19
- 3.1.1 歌唱建立在呼吸上17-18
- 3.1.2 两种唱法呼吸的深度不同18-19
- 3.2 发声方式比较19-20
- 3.2.1 真假声结合的混声发声方式19-20
- 3.2.2 真假声运用的比例不同20
- 3.3 共鸣比较20-22
- 3.3.1 什么是共鸣20-21
- 3.3.2 追求整体共鸣,21
- 3.3.3 演唱效果的差异性21-22
- 3.4 语言比较22-23
- 3.4.1 跳跃式的歌唱22
- 3.4.2 个性的咬字吐字22-23
- 3.5 作用比较23-24
- 3.5.1 美化作品旋律23-24
- 3.5.2 表现个性技巧24
- 3.6 东西方音乐观念与审美的差异24-25
- 结语25-26
- 致谢26-27
- 参考文献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祥明;;温总理的三鞠躬(四川清音)[J];曲艺;2008年06期
2 李琴;;政府主导下的四川清音传承活动浅析[J];北方音乐;2013年08期
3 梁上泉;;小小猪儿有了嫣(四川清音)[J];人民文学;1960年02期
4 肖萌音;;四川清音调查报告[J];黄河之声;2007年10期
5 王晓梅;;四川清音与社会变迁[J];四川戏剧;2008年06期
6 宋旭峰;;四川清音的历史渊源[J];四川戏剧;2008年01期
7 李琴;;四川清音现代传承方式浅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8 钟善祥;对四川清音音乐的类别和体制的再认识[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9 车荣德;;婉约多姿的四川清音[J];四川音乐;1979年09期
10 何玉秀;;梳妆台[J];四川音乐;1983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孙鹏飞;四川清音是一种非常雅的艺术[N];平顶山日报;2008年
2 樊俊;消逝中的“四川清音”[N];南充日报;2011年
3 蒲兰 杨永赤;戏班垮了 打鼓匠创“打荷叶”[N];成都日报;2006年
4 杨吉成 本报记者 丁薇;荟萃巴蜀文艺精华 展现蓉城绮丽风采[N];中国艺术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小冬;四川清音“哈哈腔”与美声“花腔”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李琴;论四川清音传承方式的演变与新模式的探索[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94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994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