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民间性视阈下的话剧《秋海棠》

发布时间:2017-10-09 05:23

  本文关键词:民间性视阈下的话剧《秋海棠》


  更多相关文章: 海派文学 苏三起解 侠义精神 爱情悲剧 审美趣味 剧中人物 戏曲形式 石挥 戏剧冲突 戏中戏


【摘要】:20世纪40年代获得空前成功的话剧《秋海棠》,创造出话剧史上的奇迹。演出将深入民间的京戏搬上舞台,在话剧中渗入京戏舞台场面和动作,其故事形态和美学品质也和民间审美趣味一脉相承。该剧曲折的爱情悲剧和抚育孤女的故事是普通百姓喜见的大众传奇,将"苦情戏"之于中国观众难以抗拒的魅力展露无遗,其中的神秘氛围还透出经久不衰的市井气息。而普通百姓注重道德、推崇侠义精神的审美理想等,在剧中人物身上也有生动的体现。赢得票房的话剧《秋海棠》因民间性取胜,亦表现出海派话剧的通俗倾向。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郑州师范学院传播学院;
【关键词】海派文学;苏三起解;侠义精神;爱情悲剧;审美趣味;剧中人物;戏曲形式;石挥;戏剧冲突;戏中戏;
【基金】:第55批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海派文学史视阈下的海派话剧”(批准号:2014M551357)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940年代上海话剧的‘趋俗化’研究”(批准号:2015BWX007)成果
【分类号】:J824
【正文快照】: 小说《秋海棠》因改编成话剧而在20世纪40年代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小说原作自1941年2月开始在《申报》副刊《春秋》上连载,引起上海市民的浓厚兴趣。同时又以话剧及京、沪、越、甬、淮剧和评弹等众多戏曲形式竞相演出,足以显示《秋海棠》在市民观众中的强大影响力。而于众多史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派文学的传统[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2期

2 杨迎平;海派文学研究综述[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陈思和;;复杂的叛逆性——现代海派文学的特点[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孙建巧;;还原海派——评黄德志《20世纪30年代海派文学研究》[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陈绪石;;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游移的家——论海派文学的中国传统家文化主题[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6 张鸿声;郝瑞芳;;海派文学的法国文化渊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7 黄田心;;都市的另类梦幻——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海派文学对于都市态度的摇摆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7期

8 蔡彤;振兴海派质疑[J];上海戏剧;1986年02期

9 应光耀;论海派文学的弄堂文化景观[J];当代文坛;1994年05期

10 黄建生;重看海派文学的商业性[J];江海学刊;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斤夫;;文学“特区”与海派文学[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2 陈晔;;承继、流变与创新:海派绘画与近代上海文化[A];都市文化研究(第7辑)——城市科学与城市学[C];2012年

3 黄乐琴;;鲁迅论海派[A];鲁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1991年

4 李楠;;四十年代海派都市文学的走向——由两篇小说佚文说开去[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金莹 张滢莹 何晶;作家使命与海派精神[N];文学报;2012年

2 郭学勤;宁波籍电影家与“海派”文化[N];文艺报;2006年

3 记者 陈熙涵;海派文学为南方审美提供了坐标[N];文汇报;2010年

4 王琪森;上海·“1912年现象”论[N];文汇报;2007年

5 韩浩月;“京派”“海派”再来一场文学之争?[N];工人日报;2010年

6 ;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京派与海派[N];文汇报;2003年

7 王琪森;怀旧的人文价值和历史语境[N];文学报;2006年

8 邓金明 上海大学文学院;海派文学中的“上海时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钱乃荣;重读鲁迅论海派[N];东方早报;2012年

10 陈墨;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景象[N];中国邮政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元蔚;海派文学与消费文化[D];吉林大学;2008年

2 孙琳;变异与重组:海派文学的历史转型研究(1927-1937)[D];南开大学;2013年

3 李洁;海派学习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艳梅;海派市民小说与现代伦理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楠;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6 顾琴;海派篆刻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洋洋;1930-1940年代海派文学城市空间叙事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姚媛;对“海派”画家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3 李鑫;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的上海书写[D];黑龙江大学;2015年

4 张璐;30年代海派作家对法国文化的接受[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5 文艳霞;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海派作家的“唯美—颓废”叙事[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何潇;海派书法形成与现状的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铮;“酒吧”与“弄堂”建构的“新海派”小说风情[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林红英;社交舞与海派作家笔下的浮华都市[D];厦门大学;2009年

9 王丽丽;海派文学中女性形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任静;海派女作家笔下的上海生活[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98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998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3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