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春江花月夜》(琵琶与管弦乐队)创作手法中的对比性原则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07:06

  本文关键词:《春江花月夜》(琵琶与管弦乐队)创作手法中的对比性原则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春江花月夜 琵琶与管弦乐队 作曲手法 中西融合


【摘要】:《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中国传统名曲,也被改编为各个版本,比如古筝,钢琴,民乐合奏等形式。《春江花月夜》作为电子琴8、9级的曲目,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弹过它的电子琴改编的版本,对《春江花月夜》的曲调等有初步的了解。同时甚是喜欢该作品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格和创作技法。本文主要是从作曲技术理论的角度,来研究运用中国传统乐器加西洋乐器共同演绎中国民族特色作品的独特之处。研究计划主要是从作品本身出发,研究其创作技法及民族特色等。论文研究的重点在于:以和声、织体及配器的运用作为文章研究的重点;论文研究的难点在于:民族特色方面,要从民族和声、民族旋律风格创作及民族审美元素运用的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民族与西洋乐器的融合。论文的创新点在于:①在作品的创作上采用了中西合璧的手法,用西洋乐器、传统作曲技法来演绎中国民族风格的作品;②对这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队作品,在创作技法上进行分析的不是很多。因此有一定的突破性及创新点。③虽然以《春江花月夜》为材料分析的文章很多,但是由高为杰先生12年10月创作出版的《春江花月夜》琵琶与管弦乐队的作品分析少之又少,所以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作品以及作者进行简单的介绍第二部分:通过主题材料、调式调性、和声风格及色彩、织体层次、配器手法中乐器性能的个性与共性分别来进行对比分析第三部分:通过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来介绍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 琵琶与管弦乐队 作曲手法 中西融合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7
  • 第一章 作品及作者简述7-9
  • 第一节 作品概述7-8
  • 第二节 作者简介8-9
  • 第二章 对比原则运用分析9-21
  • 第一节 江楼钟鼓10-14
  • 1、音色布局(配器技术)对比10
  • 2、和声风格及色彩对比10-13
  • 3、织体层次的对比13-14
  • 第二节 水运深际14-17
  • 1、音色布局(配器技术)对比14-15
  • 2、和声风格及色彩对比15-17
  • 3、织体层次的对比17
  • 第三节 k8乃归舟17-21
  • 1、音色布局(配器技术)对比17-18
  • 2、和声风格及色彩对比18-19
  • 3、织体层次的对比19-21
  • 第三章 以琵琶协奏曲《春江花月夜》为例探索中西音乐元素的碰撞与融合21-40
  • 第一节 调性与和声21-33
  • 1、西方大小调式与中国传统五声调式的融合21-25
  • 2、西方大小调和声与中国五声调式和声的融合25-33
  • 第二节 节奏与节拍的融合33-37
  • 1、“功能性均分律动与“散板”的融合与交替33-36
  • 2、“连音符”的运用36-37
  • 第三节 旋律素材与发展手法37-39
  • 第四节 相互融合、共同发展39-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2
  • 致谢42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应锦阳;文化碰撞与融合中琵琶音乐的发展[D];上海音乐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035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035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c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