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礼乐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09:38
本文关键词:元代礼乐制度研究
【摘要】:本论文最初由搜集、整理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为切入点,逐步延伸至梳理元代前期各朝礼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最终结合时代特征展开对元代礼乐制度的进一步探究。蒙古族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着悠久灿烂的民族历史文化,元代则是其历史文化的大发展时期。受生活习俗与社会文化的影响,早期蒙古族的音乐草原民族色彩浓重,到了元代蒙古族统治中原汉地时期,为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学习先进汉文化,广泛搜罗亡朝儒臣、礼册、乐器、乐工等等,集众家之所长,并结合自身的民族特点,制定元代礼乐制度。探究总结出元代礼乐制度的形成受到民族文化背景及时代社会大背景的制约与影响,造就了元代礼乐制度的独特性。礼乐制度于西周时期形成并得到广泛应用,其既可以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又能够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象征,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乐是专享于统治阶级的产物,实为统治者实现政治统治的一种策略,到了元代礼乐制度的实质功能性依然不变。据笔者目前掌握的文献资料分析,诸多前辈学者大多着眼于探究元代的音乐文化,如:民歌、元曲、乐器等,但就元代礼乐制度方面的专题研究甚少,能够从历史角度出发与政治结合来研究元代礼乐制度的文章少之又少,所以笔者试图以此为突破口对元代礼乐制度这一课题进行进一步探究。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绪论,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期望几个部分;第二章主要讲述了传统礼乐的定义及其与政治的关系,得出“礼乐与政通”的结论,同时对元代礼乐形成的时代背景与文化特征进行的简单概述,包括早期蒙古族的起源、生存环境、饮食、习俗等方面,同时简述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初至忽必烈统一中原期间蒙古政权的更替等内容;第三章对元代礼乐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包括“蒙元礼乐文化的承启关系”、“元代礼乐制度的构成”、“元代对西夏、金、宋礼乐的吸纳”、“元代礼乐机构及其职能”、“元代仪式用乐”、“元代礼乐的特点”、“元代的礼乐基地”等内容,是全文的重点章节,讲述从蒙古部落时期的传统民族歌舞到元代礼乐制度的最终确立,是以中原礼乐为依托,“取其精华,兴元之礼乐”,肯定了元代礼乐制度在传承与发展中国礼乐文化史上的积极意义;第四章是全文的最后一章,论述了元代政治制度影响下礼乐的发展状况,包括“重用儒士,以汉制汉”、“礼乐之衰”、“民间俗乐的蓬勃发展”三部分内容,这章对整篇文章起到了升华的作用。
【关键词】:礼乐制度 以汉制汉 乐与政通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09.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选题研究目的及意义9
- 1.2 研究现状及已有成果综述9-14
- 1.3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期望14-16
- 第2章 元代礼乐制度形成的时代背景与文化特征16-24
- 2.1 礼乐制度的形成及其社会功能16-20
- 2.1.1 关于“礼”16-17
- 2.1.2 关于“乐”17-18
- 2.1.3 礼乐与政通18-20
- 2.2 时代背景与文化特征20-24
- 第3章 元代礼乐制度体系24-37
- 3.1 蒙元音乐的承启关系24-26
- 3.1.1 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24-25
- 3.1.2 元代礼乐制度的构成25-26
- 3.2 元代对西夏、金、宋礼乐的吸纳26-30
- 3.2.1 元代对西夏礼乐的吸纳26-28
- 3.2.2 元代对金礼乐的吸纳28-29
- 3.2.3 元代对宋礼乐的吸纳29-30
- 3.3 元代的礼乐机构及其职能30-31
- 3.3.1 太常寺30-31
- 3.3.2 仪凤司31
- 3.3.3 教坊司31
- 3.4 元代仪式用乐31-34
- 3.4.1 祭祀之礼稍稽诸古31-33
- 3.4.2 元代乐舞33-34
- 3.5 元代礼乐的特点34-35
- 3.6 元代的礼乐基地35-37
- 第4章 元代政治制度影响下礼乐的发展37-44
- 4.1 重用儒士,以汉治汉37-40
- 4.1.1 耶律楚材37-38
- 4.1.2 许衡38-40
- 4.2 礼乐之衰40-42
- 4.3 民间俗乐蓬勃发展42-44
- 结语44-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建明;元代的礼乐制度与戏曲[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本文编号:1036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036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