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乐感培养
本文关键词:浅谈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乐感培养 出处:《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乐感即音乐感觉,包含感受音乐和表达音乐两个方面。乐感与音乐息息相关,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也是要传达某种感觉,而乐感是人们了解和表达这种感觉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先天遗传,也可以后天培养。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每个声乐老师都有自己的不同方法。乐感的培育在高师声乐教育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有乐感的歌唱才能称之为美妙的歌唱,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乐感是天生的,也可以后天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每位老师的方法不一,听优质光碟、读文学名著、学视唱练耳、学相关课程、唱德奥艺术歌曲。再通过大量的实践,多在舞台上演唱,乐感也会和技术同时提高,他们之间还可以相互促进,表现力更丰富完美,最终达到有乐感,美妙的歌唱。大部分没有乐感的学生,没有平常的生活观察和体验,通过启发也并不是体会不到美,而是表达不出来。这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训练过程。随着听觉的积累、理论知识的丰富,配合老师有针对性的授课,学习就避免了盲目和反复。通过大量的实践,多在舞台上演唱,乐感也会和技术同时提高,他们之间还可以相互促进,表现力更丰富完美,最终达到有乐感,美妙的歌唱。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
【基金】:“重唱艺术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实践与发展探索”(项目编号:SWU1409138)项目成果
【分类号】:J616-4;G652
【正文快照】: ~~浅谈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乐感培养@杨玲$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重庆400715乐感即音乐感觉,包含感受音乐和表达音乐两个方面。乐感与音乐息息相关,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也是要传达某种感觉,而乐感是人们了解和表达这种感觉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先天遗传,也可以后天培养。如何提高学生的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晓芬;视唱练耳的特点与训练方法[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胡艳;浅谈微格教学法在视唱练耳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04年03期
3 孙家国;对当前“视唱练耳”教学的思考——由电视大奖赛“视唱练耳”测试谈起[J];肇庆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李志雄;高师《视唱练耳》课教学策略[J];艺术探索;2005年S1期
5 张虹;视唱练耳及其教学法[J];教学与管理;2005年09期
6 雷光耀;;论视唱练耳教师的综合素质构建[J];音乐创作;2006年04期
7 吴海;;高等师范院校视唱练耳多媒体教学改革初探[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马萍;;论视唱练耳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6年12期
9 孔云霞;;视唱练耳多学科渗透教学理念之探索[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颜锐;;关于视唱练耳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方彩萍;;《视唱练耳》课程内容与形式研究[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2 苏海鸣;;高师视唱练耳三部教材比较分析[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马扬芝;;《音乐认知心理学视野下的视唱练耳课程学习》[A];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雅先;;视唱练耳水平与相关音乐活动中自我效能感成因辨析[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刘玉娣;;走出群众合唱的误区[A];2004年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全省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获奖论文集[C];2004年
6 康玲;;快乐地感受音乐——幼师音乐基本乐科教学的新理念[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志琴;视唱练耳学科需要转型[N];音乐周报;2014年
2 赵方幸;视唱练耳考评有感[N];音乐周报;2000年
3 伊雯 柏杨;视唱练耳普及在深圳提速[N];音乐周报;2006年
4 任志琴;视唱练耳就是音乐的“语文课”[N];音乐周报;2014年
5 周洲;西安院视唱练耳音乐会获好评[N];音乐周报;2007年
6 冯兰芳;首师大视唱练耳音乐会打破常规[N];音乐周报;2006年
7 贾雯迪;谈视唱练耳初级教学[N];吉林日报;2011年
8 汤爱云 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论想象力在视唱练耳中的应用及培养[N];音乐生活报;2012年
9 解tB;倾心育人六十载 专心怡学人常青[N];中国艺术报;2013年
10 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赵月琼;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音乐兴趣[N];学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传山;《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实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彭翔;视唱练耳基础教学心理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汪砚涵;对国内两部视唱练耳教材的研究与比对[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孙名蕾;山东省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陈萃萃;视唱练耳音乐会的起源与在国内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晓航;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初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琳琳;三部视唱练耳教材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永兰;湖南省高师视唱练耳多声部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倪m(;新疆高师视唱练耳在“双重乐感”理论下的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郝瑾;视唱练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26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326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