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之复调技法分析
本文关键词: 拉赫玛尼诺夫 复调 复调思维 出处:《上海音乐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也是最后一位浪漫主义大师,他的作品对后世的作曲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的作品涉及交响乐、合唱、歌剧、室内乐等众多体裁,其中钢琴作品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也是他的钢琴代表作品之一。本文以拉赫玛尼诺夫《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为分析对象,以复调思维为出发点,集中对这套作品的织体与复调技法运用,结合和声以及曲式进行分析,兼顾社会历史方面的研究,通过对这套时间跨越较大的作品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拉氏在早期至中期复调技法运用的特点。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对复调技法和俄罗斯音乐文化进行了历史回顾,着眼于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历史背景,从而探寻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中在复调技法运用方面是如何被影响的;第二章回顾拉赫玛尼诺夫的生平并总结他的音乐作品中的一般特征;第三章着重对《二十四首前奏曲》中复调技法的运用进行分析和解读,并总结出拉赫玛尼诺夫的复调思维特征;第四章总结拉赫玛尼诺夫复调创作技法的意义。
[Abstract]:Rachmaninov (1873-1943) was a great Russian composer, pianist, conductor and the last Romantic master at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and early 20th century. His works have a great impact on future composers. His works involve symphonies, chorus, opera, chamber music and many other genres, among which piano works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 24 Piano Preludes] is also one of his piano representative works. This paper takes Rachmaninov < 24 Piano Preludes as the analysis object and takes polyphonic thinking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cus on the texture of this set of works and polyphonic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harmony and music analysi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aspects of research,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is set of time across the larger works. From the summar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Salle's polyphonic techniques in the early to middle period. This paper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text and conclusion.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polyphonic techniques and Russian music culture, focusing on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Rachmaninov's creation. In order to explore Rachmaninov in the creation of polyphonic techniques in the use of how is affected; The second chapter reviews the life of Rachmaninov and summarize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his musical works.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and interprets the application of polyphonic techniques in "24 Preludes", and summarizes Rachmaninov's polyphonic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Chapter 4th summar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Rachmaninov's polyphony creation techniques.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6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彦斌;;论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中的悲剧性[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2 王莉楠;;抒情的拉赫玛尼诺夫[J];大众文艺;2012年08期
3 山大·戈登维泽;孟令帅;;关于拉赫玛尼诺夫的个人回忆(一)[J];钢琴艺术;2012年12期
4 白云;;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中的悲剧艺术风格[J];大舞台;2013年02期
5 张莉民;;坎坷的艺术生涯[J];音乐爱好者;1983年04期
6 刁蓓华;;拉赫玛尼诺夫与苏联[J];音乐爱好者;1983年04期
7 派特瑞克·比高特;邹建平;;拉赫玛尼诺夫的“钟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7年01期
8 ;争取拉赫玛尼诺夫的遗骨回归苏联[J];人民音乐;1990年03期
9 张维国;;“泡在果酱和蜜糖之中的哀伤晚宴”——从再生钢琴想到的拉赫玛尼诺夫[J];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博览);1998年11期
10 李立;;对拉赫玛尼诺夫钢琴音乐风格的探究[J];大舞台;201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逖;所有聆听苍老的耳朵皆为天涯游子泪[N];音乐生活报;2010年
2 许渌洋;评王羽佳最新拉赫玛尼诺夫专辑[N];音乐周报;2011年
3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 刘畅;力量之路[N];中国艺术报;2013年
4 卜大炜;国交美国巡演迎来“开门红”[N];中国艺术报;2013年
5 国苑;第六届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全面展开[N];中国艺术报;2008年
6 杨大林;悲怆的展开[N];音乐周报;2002年
7 周铭孙;钢琴才俊的新起点[N];音乐周报;2006年
8 紫茵;山的雄奇 水的柔曼[N];音乐周报;2007年
9 张乐;彰显钢琴魅力的激情[N];音乐周报;2011年
10 诗余;美女钢琴家与狼共舞[N];音乐周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彦斌;论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中的悲剧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冰洁;《末日经》在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中的引用、内涵及演奏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薛淼焱;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文本解读与演奏要点初探[D];沈阳音乐学院;2015年
4 李思琪;论肖邦与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作品中悲剧性色彩的对比[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5 李特;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的创作及演奏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兰洁;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OP33之3的艺术风格与演奏技巧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7 李梦璐;俄罗斯后期浪漫主义室内乐杰作—《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D];上海音乐学院;2015年
8 王迎新;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30)第一乐章的音乐语言及其演奏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2015年
9 陈美彤;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音乐分析及演奏体会[D];中央音乐学院;2015年
10 张莹莹;拉赫玛尼诺夫《24首钢琴前奏曲》变音技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73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473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