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当代少数民族音乐传播困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1 03:30

  本文关键词: 互联网传播 沉默的螺旋 少数民族音乐 消费主义与大众文化 出处:《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民族音乐传播面临着对内、对外传播宣发不畅的困境,在此分析了这种困境的表现及形成的原因。认为对于少数民族音乐传播而言,要冲破这种困境,就要将民族音乐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与受众的注意力充分勾连,直接锚泊于市场。既要充分、深刻认识互联网时代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等小众化传播内容的无意识之沉默,积极借鉴"沉默的螺旋"理论以厘清这种集体无意识作用的机制,从而充分扩大少数民族音乐的知晓度、熟悉度和认同度;也要借助该理论之反论,充分利用公开的长尾市场,牢抓已有利基,不断开疆拓土,促进民族音乐更为持久、深入的传播,以抵消负面因素对小众化内容的消解。并以"沉默的螺旋"为理论视角,通过阐释和理解机制,对机制引起重视,在两种模式下同时控制非理性因素及现象的出现,积极学习各种传播技巧、方法,促进民族音乐走出传播困境,推动民族音乐再发展。
[Abstract]:In the Internet era, folk music communication is faced with the dilemma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pression of this dilemma and the reasons for its formation. To break through this dilemma, we must fully connect the cultural value, social value and audience's attention of folk music, and anchor directly in the market.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net era of mass culture and consumerism of minority music and other minority communication content of the unconscious silence. The theory of "spiral of silence" should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chanism of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so as to fully expand the degree of awareness, familiarity and recognition of minority music.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open long tail market, seize the existing niche, continuously open the frontier, and promote a more lasting and in-depth dissemination of folk music with the help of the counter-theory of the theory. In order to counteract negative factors to the elimination of minority content, and "the spiral of silence" as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attention to the mechanism. Under the two modes, the emergence of irrational factors and phenomena should be controlled simultaneously, and various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and methods should be actively studied to promote the folk music to get out of the dissemination dilemma and to promote the re-development of national music.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
【分类号】:G206;J607
【正文快照】: 一、再塑理论形态:沉默的螺旋在文化传播中的动态机制1972年,德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传播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在东京世界心理学大会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沉默的螺旋”是一个关于舆论形成过程的动力模式假设[1]。类似于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里皇帝赤身裸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凌飞;;当今社会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几种模式及对策[J];云岭歌声;2002年07期

2 王俊;关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建设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4年04期

3 苏常青;;论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J];云岭歌声;2004年10期

4 温静;;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5 柯琳;;整体反观 解构整合——论少数民族音乐在当代的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5期

6 李卫红;;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初探[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7 任志宏;单建鑫;陈辉;刘凯华;;文化认同视阈中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研究现状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8 李思华;;人性的回归: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红河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邓林;;对主流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J];民族音乐;2011年04期

10 李思华;;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华;;论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中“复合”架构模式[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朱伟芳;;试谈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拉嘎;关注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与价值[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李小莹;高校启动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工程[N];音乐周报;2008年

3 记者 单三娅;高等音乐艺术院校校长专家学者研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N];光明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梁文;传承少数民族音乐创新教育是关键[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通拉嘎;少数民族音乐60年:传承与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记者 苏丽萍;少数民族音乐在央视“争奇斗艳”[N];光明日报;2014年

7 王永令;漫谈少数民族风格歌曲创作[N];音乐周报;2003年

8 西南大学音乐学专业 陈赫鲁;在西部大开发中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琐谈[N];经济信息时报;2007年

9 王立和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发挥高等院校优势[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师 邹坚;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特色之路[N];中国艺术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馨瑶;关于海南三亚琼州学院少数民族音乐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年

2 柴雨青;乡土与校园—云南省巍山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路径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5年

3 刘睿;“求真求变”—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形式探究[D];云南大学;2016年

4 郭嘉;论少数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王玲;少数民族音乐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郭晶晶;多元文化交融下的鄂温克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崔迎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电视媒体中的传播、发展与变迁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8 孙蕊;二胡演奏艺术中的少数民族音乐特色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王杨;新疆民歌的继承与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10 郑莹;二十世纪少数民族乐器研究综述与个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本文编号:1480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480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d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