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传统、现代及其他——邓建栋的琴音

发布时间:2018-04-26 15:55

  本文选题:二胡艺术 + 长城随想 ; 参考:《人民音乐》2017年08期


【摘要】:正题旨——"有深厚‘古典'背景的‘现代',和受过‘现代'洗礼的‘古典'一样,往往加倍地繁复而具有弹性。"——余光中《莲的联想》。~①一、穿行于三个里程碑中的邓建栋邓建栋是当代二胡艺术领域最为活跃也最为成熟的演奏家之一,从1972开始习琴与二胡为伴,已有四十余载:而自1985年11月获首届中国北京二胡邀请赛一等奖及《长城随想》《姑苏春晓》(邓建栋曲)最佳演奏奖至今,他
[Abstract]:"Modern 'with a deep' classical 'background, like the' classical 'of' modern ', often doubles and is resilient." - Yu Guangzhong < Lian's Association >. 1. Deng Jiandong Deng Jiandong, one of the three milestones,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and mature performers in the field of Contemporary Erhu art. From 1972 to the first Chinese Beijing erhu invitational tournament in November 1985 and the best performance award of the the Great Wall, he has been awarded the first prize of the first Chinese Erhu invitational tournament in November 1985.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分类号】:J632.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晋中;;对二胡艺术地域特色的探讨[J];艺术教育;2006年07期

2 呼延梅文;;从作品表现看二胡艺术的发展[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靳学东;;王国潼对现代二胡艺术的贡献与启示——写在国潼先生从艺60周年从教50周年之际[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陈园;;谈二胡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思考[J];大舞台;2011年08期

5 胡宁;;河南二胡艺术发展之我见[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6 郑发奋;;基于建国初期二胡艺术创作演进的历史启迪[J];音乐创作;2012年08期

7 欣然;俞鹏先生及传人段启诚教授二胡艺术系列活动在川音举行[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8 朴东生;秦派二胡与鲁日融──贺《鲁日融二胡艺术》一书在美国出版[J];人民音乐;1998年06期

9 台婧;;从作品内容的表现谈二胡艺术的发展[J];青春岁月;2013年18期

10 周畅;;我国传统民乐二胡艺术的发展与创新[J];音乐大观;2013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张海君;百年二胡期待新作[N];中国艺术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冉茂金;二胡 承中华神韵 创世纪新曲[N];中国艺术报;2002年

3 乔建中;一件乐器和一个世纪[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4 本报记者 叶飞;那把二胡,拉了六十年[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欢;二胡人武汉聚首话发展[N];音乐周报;2007年

6 张令杰;“赛马现象”与考级[N];音乐周报;2001年

7 朴东生;为《华乐大典·二胡卷》而作[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祖胜;二胡艺术与江南文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发奋;建国十七年二胡艺术的创作与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2 陈园;对二胡艺术走向世界问题的探讨[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3 曾媛;张锐二胡艺术研究[D];温州大学;2015年

4 吴蕾;江苏东台少儿二胡教育调查研究[D];温州大学;2015年

5 杨宇浩;论高韶青的二胡艺术[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6 赵艺;从区域文化角度探析鲁日融二胡艺术[D];河南大学;2015年

7 牛萍;弦思[D];中国音乐学院;2015年

8 陈春子;南派二胡艺术与江南诗性文化[D];苏州大学;2016年

9 王丹;社会文化变迁中的二胡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杨松权;论西方小提琴演奏艺术对中国近现代二胡艺术发展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06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806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4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