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践耳《序曲二号“流水”》与陈培勋《音诗之二“流水”》分析比较与演奏浅析
本文选题:朱践耳《序曲二号“流水”》 + 陈培勋《音诗二号“流水”》 ; 参考:《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钢琴作为西洋乐器传入中国不过百余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钢琴的普及度越来越高,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钢琴爱好者,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们致力于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将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相结合,创作出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朱践耳和陈培勋都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的代表人物,两位作曲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以“水”作为意象,都以民族音乐结合西方作曲技法创作出了不同表现力的同名作品《序曲二号“流水”》和《音诗二号“流水”》。本文对《序曲二号“流水”》和《音诗二号“流水”》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和声特点和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比较,并从两首作品的意境与旋律歌唱性、节奏与速度、触键及踏板等三方面对演奏技巧进行论述,力求能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意图。
[Abstract]:Piano, as a western musical instrument,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for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popularity of piano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high, and a number of piano lovers have emerged, among whom there are some outstanding pianists and composers. They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nationalization of piano music, combine the elements of national music with western composing techniques, and create many piano wor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Zhu Jianer and Chen Peixun are both representative figures in Chinese piano music creation. The two composers unanimously chose "water" as the image. In combination with western composing techniques, folk music has produced works of the same name with different expressive power, "flowing water" of prelude No. 2 and "flowing water" of "phonetic poem No. 2".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musical structure, the tonality, the harmon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xpressive techniques of the two works, and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m from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melody singing, rhythm and speed of the two works. In order to express the author's intention, touch key and pedal are discussed.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培O;;论广东音乐风格钢琴曲的艺术背景和艺术价值——以作曲家陈培勋的钢琴作品为例[J];艺海;2012年07期
2 常敬仪;陈培勋五首粤调钢琴曲评析[J];钢琴艺术;1999年06期
3 李洪玲;冯绍秀;;陈培勋钢琴曲教学中如何发掘民族因素[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钱明慧;;陈培勋粤调主题钢琴曲的演奏分析[J];中国音乐;2009年02期
5 田莉;;浅析陈培勋的钢琴改编作品[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10期
6 刘婷婷;;陈培勋根据广东音乐改编的钢琴曲的演奏分析[J];艺术评论;2011年06期
7 陈海燕;;音乐大师陈培勋的艺术成就概述[J];兰台世界;2013年22期
8 周颖;;浅析陈培勋无首粤调钢琴作品分析[J];音乐大观;2014年06期
9 王群;;陈培勋五首粤调主题钢琴曲的文化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6年03期
10 冯丽;;陈培勋与其他作曲家作品中的和声比较研究[J];茂名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郭翔;广东风格的钢琴曲[N];音乐周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骁潇;朱践耳《序曲二号“流水”》与陈培勋《音诗之二“流水”》分析比较与演奏浅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2 陈丽芝;陈培勋粤调主题钢琴曲的艺术特点与演奏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宁;陈培勋粤调钢琴曲的民族化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勇娜;陈培勋的交响乐创作[D];西安音乐学院;2014年
5 张蕴子;陈培勋粤调钢琴作品创作手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6 汤娜;陈培勋五首粤调钢琴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宋艺闻;陈培勋广东音乐主题钢琴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姚松伶;试论陈培勋《广东音乐主题钢琴曲》[D];山西大学;2012年
9 冯丽;陈培勋五首粤调钢琴曲的和声运用[D];河南大学;2005年
10 迟震;论陈培勋钢琴音乐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价值体现[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53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1853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