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腔圆,腔如何圆——民族声乐唱论中的“腔圆”问题研究
[Abstract]:In traditional singing theory of national vocal music, the word "square and round" is a term with high frequency. However,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cavity circle" is not very clear. Therefore, this paper intends to cite the relevant theories about "cavity" and "phonological cavity" of Mr. Shen Qiao, and cite the views of classical singing theory and the common "doing cavity" method in classical opera as an example to demonstrate. Cavity circle'is the aesthetic standard of vocal music, which is to measure whether the singer can deal with the sound rul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roundly and make them approach the rules of music singing.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also reveal the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of the classical opera "doing the cavity" technique and the classical singing theory about the "cavity circle" for the current national sing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
【基金】: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课题名称:《音乐表演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3YJC760113
【分类号】:J61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董维松;论润腔[J];中国音乐;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增赋;;何谓腔圆,腔如何圆——民族声乐唱论中的“腔圆”问题研究[J];音乐创作;2017年06期
2 张荣;;京剧素材对民族声乐曲的影响分析[J];祖国;2017年02期
3 张丽;;闵惠芬二胡艺术润腔技法系列研究:二胡叙事曲《新婚别》[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4 赵世兰;万琳;郭建民;;东北民歌女性主题艺术特色及文化惯性认知[J];当代音乐;2016年23期
5 戴维娜;王佳怡;;江南丝竹琵琶昆腔器乐化之润腔演奏初探[J];艺术研究;2016年03期
6 吴静;;回到原点——重提口传心授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音乐;2016年03期
7 韩菽筠;;梅派京剧“咬字吐字”和“润腔”技巧在京歌中的运用——以京歌《梅兰芳》的演唱为例[J];人民音乐;2016年07期
8 胡晓东;;佛乐唱导润腔技术研究——以重庆罗汉寺瑜伽焰口唱腔为例[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9 刘江元;;“样板戏”时期邯郸东风豫剧《杜鹃山》的唱腔音乐研究[J];大舞台;2016年06期
10 郭茹心;;润腔辨析——以上党梆子《窗前梅树是我友》为例[J];中国音乐;201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佘楚妆;浅议民族声乐的训练方法[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韩德森;论民族声乐母语文化的定位[J];艺术百家;2002年04期
3 乔新建;对民族声乐风格的哲学思考[J];中国音乐;2002年03期
4 张小(女弋);我对民族声乐创新发展的见解[J];中国音乐;2002年04期
5 李小亮;试论我国民族声乐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严桂琴;;略论民族声乐的发展与创新[J];戏剧文学;2003年11期
7 郭建民,赵世兰;关于民族声乐的风格问题[J];美与时代;2004年05期
8 周娟娟;新时期民族声乐的回顾与反思[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季红莉;民族声乐中字与声的结合[J];艺海;2004年06期
10 尹萍;试论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彭铁飞;付志华;;为振兴我国民族声乐而努力[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占锋;原生态——民族声乐的根基[N];音乐周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房巍;市场环境下的民族声乐[N];音乐周报;2005年
3 解丽 刘明健;民族声乐发展道路之管见[N];中国文化报;2006年
4 刘辉;教材要兼顾学术与实践[N];音乐周报;2008年
5 廖昌永;迎接民族声乐百花齐放的春天[N];音乐周报;2011年
6 晓光;建立多样化民族声乐评价体系[N];人民日报;2013年
7 沙莎 省政协委员;民族声乐中的文字发音[N];各界导报;2014年
8 刘辉;教材建设的价值取向[N];音乐周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刁艳;为民族声乐别无选择[N];音乐周报;2007年
10 著名歌唱家 声乐教育家 金铁霖;探究民族声乐的发展[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珏婧;现代民族声乐对戏曲的借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郑晓芳;新时期民族声乐唱法元素之浅析[D];厦门大学;2008年
3 宁岩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声乐发展脉络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媛媛;我国民族声乐发展构想[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贺辉;当代民族声乐开放、拓展与跨界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成;中国民族声乐的语言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响;高师民族声乐生态课堂构建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东恩;论新时期民族声乐的特征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粉仙;我国现阶段民族声乐的思考与探究[D];山西大学;2012年
10 郝娅楠;论民族声乐中的“有”与“无”[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15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2415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