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卢托斯拉夫斯基《前奏曲与赋格》中的秩序原则
发布时间:2019-06-14 21:08
【摘要】:正复调套曲《前奏曲与赋格》由波兰作曲家卢托斯拉夫斯基于1972年为十三件弦乐器创作。~((1))作曲家运用了有限偶然作曲技术~((2)),由此形成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节奏节拍的非严格时值比例的纵向结合上,各声部只求近似而不求精
[Abstract]:The positive polyphonic suite prelude and fugue was created by Polish composer Lutoslavsky for thirteen string instruments in 1972. ~ (1) the composer used the limited accidental composition technique ~ (2),) to form uncertainty mainly in two aspects: first, in the vertical combination of the non-strict time value ratio of rhythm and beat, each part of the sound only sought approximation rather than refinement.
【作者单位】: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理性结构的多风格嬗变——20世纪以来的西方管弦乐赋格研究”(项目编号:15DB0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J614.2
本文编号:2499696
[Abstract]:The positive polyphonic suite prelude and fugue was created by Polish composer Lutoslavsky for thirteen string instruments in 1972. ~ (1) the composer used the limited accidental composition technique ~ (2),) to form uncertainty mainly in two aspects: first, in the vertical combination of the non-strict time value ratio of rhythm and beat, each part of the sound only sought approximation rather than refinement.
【作者单位】: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理性结构的多风格嬗变——20世纪以来的西方管弦乐赋格研究”(项目编号:15DB0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J61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明洪;小赋格——心愿[J];艺术探索;2002年01期
2 赖朝师;;D徵调赋格[J];音乐创作;2010年02期
3 蓝光明;赋格[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4 区建华,黄洛华;思念(女声四部赋格)[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5 张升浩;;三声部赋格[J];北方音乐;2013年04期
6 赵力;;赋格结构分析之教学法[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年06期
7 于苏贤;赋格的主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年04期
8 诸井三郎;冷津;;十九世纪以后的赋格[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9 朱世瑞;赋格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J];音乐研究;1985年03期
10 陈法生;;伊朗旅人[J];商务旅行;2009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汇溪;赋格与桑巴的碰撞[N];音乐周报;2014年
2 育邦;《死亡赋格》,战后欧洲的“格尔尼卡”[N];南方周末;2011年
3 景作人;传统理性思维的感性升华[N];音乐周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鹏;浅析如何演奏塔内耶夫#g小调前奏曲与赋格[D];中央音乐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499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2499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