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探究汪立三钢琴作品《涛声》之创作与演奏中的审美内涵

发布时间:2019-09-22 01:43
【摘要】:汪立三先生出身于上个世纪30年代,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在音乐和美术方面都极具天赋,少年时期就开始专注学习钢琴、小提琴,50年代初考上上海音乐学院,之后在音乐教学和音乐创作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我国音乐事业奉献了一份力量。70年代末,汪立三先生欣赏了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作品,此作品对汪先生的触动很大,随后便诞生了《东山魁夷画意》这组钢琴曲。本文从探究作品审美内涵角度出发分析了该组曲的第四乐章《涛声》,首先从作品《涛声》的创作层面作为出发点,阐述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独特手法,二是从内在的角度作为出发点,对创作过程中的“感兴”状态进行分析和挖掘,总结出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作品的深切感悟及生动内心的构思过程。前一层面是对“形”的阐述,而后一层面是对“神”的总结,做到“形”与“神”的结合统一。其次,从两个方面来阐述整首乐曲中的内在审美意蕴:其一是演奏手法中的审美体现,由于本首乐曲是通过作者欣赏画作有感而发产生灵感创作而成的,因此如何运用音乐的织体和演奏手法来体现出画作中的审美意蕴,是展现作品审美内涵的角度之一;其二是根据全曲的结构划分,深入分析每一主题结构当中所蕴含的意蕴美,做到对全曲进行审美层面最贴切深入的总结。
【图文】:

探究汪立三钢琴作品《涛声》之创作与演奏中的审美内涵


乐曲《涛声》第一乐段钢琴曲谱选段第二乐段:在乐段开始的18至24小节所运用的调式就是日本都节调式,演

乐段,旋律,涛声,钢琴曲


图 3.2 乐曲《涛声》第二乐段钢琴曲谱选段第三乐段:在这一乐段当中旋律的跨度较大,左右手两条旋律同时进行,应在弹奏时注意声部的对比,旋律线条连贯,富有感情的来弹奏。整个乐段由于音乐调性的变换,因此形成了相互关联的几个部分,有所区别但又紧密联系,承接部分过度自然。乐段中基本的音乐音型变化不大,而后中声部的主题旋律发生变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6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万婧;;汪立三钢琴作品中的民族化风格[J];大舞台;2014年10期

2 景鹏;周毅琼;;汪立三钢琴曲《东山魁夷画意组曲》的音乐创作分析[J];大舞台;2014年04期

3 吴春华;;探索之路:汪立三先生两部钢琴作品对比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S1期

4 叶思敏;他山之石,这样攻玉——汪立三《他山集》的艺术成就[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饶建华;东山魁夷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晴晴;试论组曲的创作与构思[D];云南艺术学院;2016年

2 张春霞;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美学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6年

3 王卉;音画同源,神于言外—解析汪立三钢琴组曲《东山魁夷画意》[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艳;当代视野下汪立三钢琴组曲《东山魁夷画意》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吴迪;汪立三钢琴组曲《东山魁夷画意》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燕杰;论汪立三《东山魁夷画意》的文化取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39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2539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d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