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国语》中的音乐史料解析

发布时间:2019-11-04 04:36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学相关知识,对《国语》中的音乐史料注本进行归纳与辨析,试图全方位对《国语》中的音乐文献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研究。全文主要分为引言、主体和结语三大部分。引言主要阐明研究《国语》音乐史料的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主体部分包括三章,第一章,《国语》概述,文中从《国语》的作者、成书年代、史料来源、内容、价值与特色五方面对《国语》著作进行梳理;第二章,《国语》版本及音乐史料注本之比较,文中首先对《国语》的版本进行比较,通过对十一个版本的《国语》注解进行对比,笔者认为每一《国语》版本都有特点,但其中学术价值最高的属徐元诰所著《国语集解》,该书不仅整理了韦昭《国语解》中对《国语》注释的内容,更以补注的形式展现了多家之言,其次就《国语》中音乐史料注注本中有争议的五处解释,通过与《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增订版)(蔡仲德注译1990年版,2007年版);《春秋战国音乐史料》(吉联抗辑译);《中国古代音乐史料集》(修海林编);《国语集解》(徐元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国语》1978年版;《士礼居明道本国语》1935年(明道本);《国语》精选(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国语正义》(董增龄著);《国语》(四库全书版)这十一个版本的注译进行对比,然后查阅《古代汉语词典》,阅读相关的书籍以及文献,查阅年代资料等,对五处有争议的解释进行辨析;第三章,《国语》中的音乐史料的解析,该部分为全文的重点部分,文中首先以《四部备要》所辑录的《国语》为底本,参考《中国古代音乐史料集》(修海林编)、《春秋战国音乐史料》(吉联抗辑译)、《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增订版)(蔡仲德注译1990年版,2007年版)中整理出的音乐史料,对《国语》中的音乐史料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对每条史料从文献学角度进行校勘、比照、解析,并给出笔者的观点。结语部分,文中首先对正文部分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继之对文中期待进一步研究的话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国语》作为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文献典籍,研究《国语》中的音乐史料,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西周中后期及春秋时期音乐的作用以及发展的特点,而且能够增加《国语》在音乐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使得对《国语》的研究更加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庆永;;论《国语》的史学特色[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2 陈其泰;;《国语》的史学价值和历史地位[J];中国史研究;2015年02期

3 柳英英;;《非〈国语〉》——柳宗元述道之作[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4 卓敏敏;;近三十年来《国语》研究综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5 可永雪;;《国语》八论——对《国语》一书的认识[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22期

6 郭万青;;《国语·晋语三》勘校考异[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7 陈鹏程;;战国时期:《国语》研究的萌芽——《国语》学史研究之二[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11期

8 夏继先;;“史鉴”与“叙史”之别——从《国语》与《左传》的叙事结构差异看二者的编纂目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9 周丽玲;;中国音乐史视野中的《国语》与《左传》[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10 史继东;;《国语》材料遴选原则新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沈基松;《国语》动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张鹤;《国语》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春雷;《春秋》经传音乐史料整理与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党菲;《国语》语言和修辞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帆;《国语》叙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秀亮;《国语》礼制资料类纂与初探[D];烟台大学;2008年

5 王亭;《国语》否定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孙敏;《左传》、《国语》赋诗、引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7 郑益兵;《国语》代词语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徐琴;《国语》形容词语法试述[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黎丽;《国语》《左传》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55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2555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c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