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乐记》释“乐”之功能取向
发布时间:2020-12-17 07:08
《乐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专门阐述音乐理论的专著,是先秦儒家乐论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此书成书于西汉,在吸取了先秦各家的论乐基础上,经汉儒整理、编纂成集,形成了自身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众所周知,《乐记》中的“音乐”从各个方面都与当今我们所认知的“音乐”完全不同,它承载了政治、宗教、伦理等诸多范畴,与社会、政治的联系极其紧密,呈现出特有的社会实用价值。因此,若单用“艺术”的视角去审视《乐记》,有失公允之处颇多。故笔者研究《礼记·乐记》立足于历史语境,从社会的角度重新理解《乐记》中“乐”的内涵,综合认知、社会、文化等因素进行探究,将研究重点放在考察“乐”的社会价值,即“乐”在先秦社会中实施了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在社会中体现以及“音乐”是如何构建并引导整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与此同时,说明当时的社会是将“音乐”的社会功能居于首位,其形式仅是功能的体现之一。本文以《礼记·乐记》为研究对象,从功能的角度讨论“《乐记》篇章结构”、“音乐的社会功能”及其相关问题。这项研究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侧重对“《礼记·乐记》的文本概述”,其目的是对《乐记》文本的基本面貌做一简要的梳理和介绍,通过讨论《乐...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框架
四、“功能”概念辨析
第一章 《礼记·乐记》的文本概述
第一节 《礼记·乐记》成书年代及作者
第二节 《礼记·乐记》的篇次及逻辑
一、《乐记》的三种篇次
二、《乐记》的篇次逻辑
三、《乐记》与《史记·乐书》之关系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礼记·乐记》的功能结构体系
第一节 “乐”之本义
一、《乐本》篇
二、《乐论》篇
第二节 “乐”之功能
一、《乐礼》篇
二、《乐施》篇
三、《乐情》篇
四、《乐言》篇
五、《乐象》篇
六、《乐化》篇
第三节 “乐”之实践
一、《魏文侯》篇
二、《宾牟贾》篇
三、《师乙》篇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礼记·乐记》中“乐”之功能与社会建构
第一节 礼乐制度在西周春秋的变化
一、西周“礼乐制度”的建立
二、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局面
第二节 从功能角度看“乐”的特质
一、认识“以德配天”之理
二、认识“尊尊”、“亲亲”与“贤贤”之理
三、认识“和而不同”之理
第三节 从文化角度看“乐”之实用功能
一、“乐”之“践礼”功能
二、“乐”之“施用”功能
三、“乐”之“知情”功能
四、“乐”之“言语”功能
五、“乐”之“象征”功能
六、“乐”之“化成”功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2921620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框架
四、“功能”概念辨析
第一章 《礼记·乐记》的文本概述
第一节 《礼记·乐记》成书年代及作者
第二节 《礼记·乐记》的篇次及逻辑
一、《乐记》的三种篇次
二、《乐记》的篇次逻辑
三、《乐记》与《史记·乐书》之关系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礼记·乐记》的功能结构体系
第一节 “乐”之本义
一、《乐本》篇
二、《乐论》篇
第二节 “乐”之功能
一、《乐礼》篇
二、《乐施》篇
三、《乐情》篇
四、《乐言》篇
五、《乐象》篇
六、《乐化》篇
第三节 “乐”之实践
一、《魏文侯》篇
二、《宾牟贾》篇
三、《师乙》篇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礼记·乐记》中“乐”之功能与社会建构
第一节 礼乐制度在西周春秋的变化
一、西周“礼乐制度”的建立
二、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局面
第二节 从功能角度看“乐”的特质
一、认识“以德配天”之理
二、认识“尊尊”、“亲亲”与“贤贤”之理
三、认识“和而不同”之理
第三节 从文化角度看“乐”之实用功能
一、“乐”之“践礼”功能
二、“乐”之“施用”功能
三、“乐”之“知情”功能
四、“乐”之“言语”功能
五、“乐”之“象征”功能
六、“乐”之“化成”功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2921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2921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