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科姆钢琴作品中的后现代钢琴技法拓展
发布时间:2020-12-17 22:36
美国作曲家威廉·博尔科姆作为20世纪钢琴音乐创作最强有力的开拓者之一,对钢琴音响和技法拓展的概念是前卫且富于想象力的,为了挖掘作品深刻的音乐内容而不断尝试将多种音色元素与技法相融合。本文对博尔科姆钢琴作品中的技法进行了宏观归纳和微观分析。博尔科姆钢琴创作技法的拓展运用,一定程度地反映了20世纪钢琴音乐创作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为创作与演奏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当代钢琴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表现空间与音响可能。
【文章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十二首钢琴练习曲》之十一中136个音点的力度值
镜像技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镜子对物体折射的视觉效果来形象地描绘音乐结构的对称现象,所以通常只是将音高材料的音程关系呈反向运动。巴托克在《小宇宙》的创作中渗透了对称调式及音轴体系的关系特征,镜像以对称为基础核心,其重复原则体现出较强的对称美学理念。但在博尔科姆的这首作品中,音高结构和轴心的构思相对复杂,作曲家在副标题中标明了“扭曲的镜子”(Distorted Mirrors),可以看出线性素材并非是以完全对称的形式出现。表6.《镜子》整体结构图 段落 A B C D E 小节 1—23 24—39 40—61 62—77 78—95 对称材料 单一轴心对称 持续音对称 同步对称(轴心移位) 多层移位对称 同步对称 性质特点 开放+密集 持续音/六次 完全对称 声部增加/纵向音高层次增多/音域扩散 协调统一 轴心音 原位bE、E → 移位至A-#A ——回位bE、E ——重现A-#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梅西安的多维准序列创作观——以钢琴作品《调式化的音值与音强》为例[J]. 郑中.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5(01)
本文编号:2922828
【文章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十二首钢琴练习曲》之十一中136个音点的力度值
镜像技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镜子对物体折射的视觉效果来形象地描绘音乐结构的对称现象,所以通常只是将音高材料的音程关系呈反向运动。巴托克在《小宇宙》的创作中渗透了对称调式及音轴体系的关系特征,镜像以对称为基础核心,其重复原则体现出较强的对称美学理念。但在博尔科姆的这首作品中,音高结构和轴心的构思相对复杂,作曲家在副标题中标明了“扭曲的镜子”(Distorted Mirrors),可以看出线性素材并非是以完全对称的形式出现。表6.《镜子》整体结构图 段落 A B C D E 小节 1—23 24—39 40—61 62—77 78—95 对称材料 单一轴心对称 持续音对称 同步对称(轴心移位) 多层移位对称 同步对称 性质特点 开放+密集 持续音/六次 完全对称 声部增加/纵向音高层次增多/音域扩散 协调统一 轴心音 原位bE、E → 移位至A-#A ——回位bE、E ——重现A-#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梅西安的多维准序列创作观——以钢琴作品《调式化的音值与音强》为例[J]. 郑中.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5(01)
本文编号:2922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2922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