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动态的文化生态与民族艺术释义的再生产——傣族乐器“光邦”名称的意义表达

发布时间:2020-12-18 03:46
  "光邦"(kuang bong)是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支那乡支那村的一种傣族膜鸣乐器。作为支那村傣族引以为豪的文化符号,对"光邦"名称的解释表现出不同的主位观点。而这种主位观点的多元性却在动态的文化生态语境中呈现出释义的多元化。在原生文化中,光邦是用鼓声达成生存性适应的外部显现;在多民族杂居场域中,它是确立生存空间地域边界的象征物;在当下多民族文化建构中,它是族群文化的重要象征和区域文化差异性的标识符号。通过对光邦名称意义的解读,旨在提出动态的文化生态语境会使文化呈现出释义的多元化。一种民族艺术意义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的动态化过程,其意义会受到文化内部和外部的相互作用而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的产生。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 2019年01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原生文化中关于“光”和“邦”的解释
    (一) 原生文化中的“光”
        1.“光”的傣语发音
        2.“光”的文献论证
    (二) 原生文化中的“邦”
        1. 作为象声词的“邦” (2)
        2.“邦”的意义表达
三、多民族文化建构中“光邦”名称的意义表达
    (一) 汉语借词与傣文化融合的“光邦”
    (二) 族群文化的重要象征和区域文化差异性的标识符号
结语



本文编号:2923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2923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a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